目录一、编制说明 (3)1、编制依据 (3)2、编制原则 (3)二、工程概况 (4)1、路线走向 (4)2、工程量概况 (4)三、首件目标 (5)四、首件工程的选择 (5)1、选择原则 (5)2、选择范围 (5)3、首件制工程概况 (5)五、施工组织安排 (6)1、工期安排 (6)2、施工组织机构 (6)六、人员及设备配置 (8)1、人员配备 (8)2、机械设备配备 (9)七、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0)1、测量准备 (10)2、试验准备 (10)3、施工便道准备 (10)4、圆管涵原材料准备 (10)5、混凝土准备 (10)八、施工技术方案 (11)1、一般规定 (11)2、施工工序 (12)3、施工要点 (13)4、首件工程自评、总结 (16)九、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7)1、基坑防护措施 (17)2、模板安拆安全措施 (17)3、安全标识 (18)十、环保措施 (18)钢筋砼圆管涵首件制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通用图》《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C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原则以质量为中心,贯彻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实行“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重安全、重环保、重细节”精细化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技术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结合工程相关特点,抓好重点工序。
以“超前控制、做好首件、典型示范、带动全面”为实施原则,自始至终坚持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实行项目动态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环境、能源、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实现质量、安全环保、工期、成本造价、合同履行、企业信誉及社会形象的良好预期目标效果。
二、工程概况1、路线走向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C1标起讫桩号为K80+000~K90+530,路线全长10.53公里,路线起点位于丰城市杜市镇东坑揭家附近,接B4标终点,路线为东西走向,过程家水库南,在上黄塘村以南设杜市互通与丰抚公路对接,过广塘村、北昌周家,临下黄水库而过,跨秀水河,过官山村,设小港背高架桥跨富水支流,为避开凌坑水库,路线沿山岭布线,设大桥跨汪坊水库后,到达本标段终点。
2、工程量概况本段涵洞通道共42道,其中圆管涵9道;详细的圆管涵数量表如下:三、首件目标通过首件工程施工,取得相关的技术参数,确定拟定的施工方案可行性,为后续圆管涵施工总结相关经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的特点来确认最优秀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
四、首件工程的选择1、选择原则1.1相对于同类工程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首件工程的工艺、施工组织研究可以指导后续同项目工程。
1.2测量放样已完成、砼配合比已批复,施工便道已能通达施工现场,进行首件工程施工不会引起外围突发事故干扰。
2、选择范围根据以上选择原则和本合同段的具体情况及现场进度优先施工要求选定:K86+720 1-Ф1.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作为圆管涵施工首件制工程。
3、首件制工程概况K86+720 1-Ф1.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与路线交角100度,涵长43.42米,洞口型式为八字型。
进水口标高:30.3m,出水口标高:30.08m。
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有:砂砾垫层:14.7m3;管涵基础C20砼36.7m3;护管C20砼39.3m3;隔水墙C20砼6.3m3;八字翼墙基础C20砼4.3m3,八字翼墙墙身C25砼5.9m3;端墙基础C20砼1.9m3,端墙墙身C25砼2.0m3。
五、施工组织安排1、工期安排(1)总工期:本标段圆管涵工程施工总体安排计划工期为2015年3月20日-2015年6月30日完成。
(2)节点工期K86+720圆管涵施工节点工期一览表2、施工组织机构(1)现场组织机构设置根据圆管涵工程规模、工期、质量等要求,项目部成立了圆管涵工程首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总工、各部室,施工队组成,具体见下组织机构图:(2)职责组长:全面负责总体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施工技术负责:负责施现场总体技术、施工组织、安全、质量、内业资料管理等。
现场管理:负责施工进度等。
测量负责:负责现场测量放样、标高控制等。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钢筋、砂、石料等)检验、砼质量控制等。
各作业组:负责各工序施工等。
六、人员及设备配置1、人员配备K86+720 1-Ф1.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计划配备以下人员:2、机械设备配备K86+720 1-Ф1.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计划配备以下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情况一览表七、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测量准备依据已批准的测量控制网,进行精确放样,测放出圆管涵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2、试验准备2.1进场砂、石、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原材料已取样检测合格,砼配合比已批复,施工前砂、石含水量已检测,施工配合比及时交予砼拌和楼控制人员。
2.2按不同的配合比、水灰比、外加剂用量浇筑试验块,通过对试验块的评定情况,确定符合施工条件的最佳施工配合比、最佳施工方法。
3、施工便道准备按照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修筑临时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由丰城市马后线凌峰建材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经地方水泥公路至桥东镇更新村K86+160右侧200米处施工便道进入主线位置至K86+720位置。
4、圆管涵原材料准备圆管涵已按业主、监理单位要求已开始预制,并按节点时间运抵至施工现场。
5、混凝土准备因本标段拌合站前期还未具备生产条件。
本首件各分项工程砼均采用丰城市凌峰建材商砼站的商品砼,该商砼站位于丰城市秀市镇农村公路服务站旁,距离施工点近;且规模大,控制标准高,能满足施工及项目质量要求。
各分项工程砼施工配合比已批复,见下表:八、施工技术方案本标段圆管涵共9道,全部为单孔1-¢1.5m孔径,共长327.94米。
管节材料拟全部采用合格产品。
1、一般规定1.1 圆管制作应集中预制,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蒸气养生。
1.2 采用大块钢模板施工,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4mm,肋板设计应有足够刚度,保证模板在安装及灌注砼时不易发生变形。
模板分块合理,横、竖拼缝整齐。
1.3 洞口接水、等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实施。
2、施工工序圆管涵施工工艺框图3、施工要点施工前已对该涵进行了水系调查,确认能与当地水系接顺后方可施工,否则将报设计方采取变更措施。
1)基坑开挖1.1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工程量大小,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
1.2 开挖前根据放样用石灰线标出基坑平面位置和坡顶放坡线,采取放坡开挖,深度小于3m,土质为粘土,故坡度按照1:1进行取值,地质条件不好的应适当放缓边坡,基础开挖底宽度为管涵基础宽度两边各加0.5m,开挖至距设计标高差10~20cm时,由人工进行清理至设计标高,以免机械扰动基底原状土,造成承载力下降。
1.3 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稳定情况随时进行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四周设30cm×30cm排水沟,至少在两个转角处设置60cm×60cm集水井,以便及时排走基坑积水,确保基底土不被水浸泡。
1.4 开挖弃土不得妨碍基坑稳定和施工便道进出,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基坑顶动载距坑顶缘间距不得小于2.0m。
1.5 基坑开挖到标高后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实验,地基承载力实验采用轻型触探检测,检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并按规范要求布设,如管涵较长时,适当增加检测点数。
若不满足要求,应进行地基处理,直至满足承载力要求后才可以进行基础施工。
1.6 对于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一般采取换填方式解决,提前进行换填材料的配备,以满足设计要求,换填时每20cm一层铺垫整平,采用压路机或小型夯实机械分层进行夯实,经报检监理程序达到承载力要求后再进行基础的施工。
1.7 由于该涵设计无需换填,基坑开挖完成后报监理程序验收合格后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2)基础施工2.1 基坑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砂浆封底和圆管涵基础的施工,尤其雨季应随挖随施工,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或泡水使其承载力降低。
2.2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铺设砂砾垫层,并压实。
基础模板安装全幅一次到位。
该涵共长43.42米,分11节施工(其中10节4.03米,1节3.12米)。
节与节之间用钢模隔开,模板用钢管支撑牢固,确保浇筑时不跑模。
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合格后进入监理报验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3 该涵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因高度小于2m,利用滑槽将混凝土滑入模内,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2.4 砼浇筑2.4.1该涵基础共计管基C20砼36.7m3。
分11节施工(其中10节4.03米,一节3.12米),错开施工。
首先浇筑1、3、5、7、9、11节。
分段沉降缝采用2cm厚泡沫板进行隔离,再浇筑2、4、6、8、10节。
2.4.2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或吊车加料斗入模,浇筑前对砼的坍落度进行检测,合格方能使用。
混凝土浇注采用溜槽入模,每节布置两个下料点,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
由于基础厚度设计为30cm,浇筑时一层到位。
2.4.3 振捣时振动棒与侧模保持5~10cm间距,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振捣时间不能过长,当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即可缓慢抽出振捣棒,抽出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
确保不漏振,不过振,确保砼内实外美。
2.4.3 浇筑至顶面时,应控制好流水面高程和平整度。
在进行第一次收浆抹面后,用手指按压砼表面,当不出现水纹时进行二次收浆抹面,防止出现收缩裂纹。
2.4.4 当混凝土初凝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根据气温变化,专人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4.5 基础浇筑完之后管节安装之前及时抠除泡沫板并填塞沥青麻絮。
3)管节安装3.1 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础上,使管涵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如局部相邻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3.2 在安装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3.3 管节全部安装完毕后即进行管节护管施工。
施工工艺同管基施工。
4)接缝处理4.1 管涵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并应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两层150m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邦扎接缝部位。
5) 防水处理5.1 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部采用3油2毡做防水处理。
5.2 接缝填塞及接缝防水处理完成后在涵身外侧全部涂刷沥青防水层,涂刷应均匀、色泽一致。
6)八字墙施工管涵主体全部完成后进行八字墙墙身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