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掌握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作用的规律导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解析记叙文阅读之句段内涵与作用的题型分布,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温故而知新,提升举一反三的悟性。
【过程与方法】紧扣考纲和课标,讲练结合,课内得法,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梳理记叙文重点句段的呈现类型,品赏它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复习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感悟记叙文重点语句的形式与效果。
第二教时实战演练,迁移作答能力,提高准确率和得分率。
【教学要点】1、借助U盘,呈现课文重点语句,师生一起赏析领悟它们的分布与作用,提炼规律。
2、以本为本,学生独立理解感悟,实现迁移。
【教学过程】一、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找出课文个关键句或关键段落,并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学生互动交流后,教师展示预设的参考答案第1处:【含义】因为阿长能讲长毛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渐渐对她刮目相看了,原谅了她先前不雅的睡相。
【作用】这是情节上对阿长“扬”的部分,照应前面“抑”的部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第2处:【含义】阿长帮我买来让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终于原谅她谋害隐鼠的过失了。
【作用】对阿长的扬比之前更进一步,突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更进一步了。
第3处:【含义】表达了对长妈妈的由衷的祝愿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作用】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阅读八(下)《我的母亲》,找出文章关键句段,并分析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1、第1处:课文第四段。
【含义】在前三段交代九年童年生活的主要收获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水到渠成地点明题意,将“母亲”推到文章的中心。
【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写母亲的主体部分。
2、第2处:第6段第1句和第7段最后一句。
【含义】两句话,从母亲待“我”的言行中概括出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点明文章第一个重点内容的主要意思。
【作用】前后呼应,使课文第6、7段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3、第3处:第12段第1句。
【含义】高度概括了母亲与亲人相处中体现出来的刚柔相济性格特点,点明文章第二个重点内容的主要意思。
【作用】行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至此,母亲的高大形象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4、第4处:文章末段的最后一句。
【含义】表达对母亲深谢感恩的思想感情。
【作用】篇末点题,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阅读《我的第一本书》,找出文章关键句段,并赏析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第1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含义】我的童年生活是辛酸艰苦而沉重的,只能在大自然当中寻求一点天真浪漫。
【作用】充满诗意,还有点玄妙,为下文写童年时代拥有第一本书的故事作铺垫。
第2处: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含义】小结第一本书的由来和意义,突出这本书凝聚着童年时代珍贵的同学情和朋友情。
【作用】情节上总结上文,情感上起线索作用,呼应开头和结尾。
第3处: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含义】“我”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中的抗争,如果不写它,等于忘记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因为忘记过去等于忘本。
【作用】交代写作目的,呼应开头,深化文章的中心。
四、归纳总结:(一)理解记叙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二)常见题型:1.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考点例析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首段常见的作用是统摄全篇,总领下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一般有: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等。
3、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四)解题方法解答重要句段的作用,应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七、例文引路(一)《背影》1、《背影》开头【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分析】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结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内容)2、《背影》中间【原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分析】交代事情起因,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内容)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作铺垫。
(结构)【原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析】照应开头,(结构);表现父亲爱怜儿子和作者感念父亲,刻画出慈父的形象。
(内容)3、《背影》结尾【原文】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分析】回扣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结构);点明中心,表达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内容)(二)《口技》1、《口技》开头【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分析】“善”字总领全文(结构);交代演出的环境背景,渲染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精彩表演做铺垫。
(内容)2、《口技》结尾【原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分析】呼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完整(结构);点明中心,表现口技艺人高超技艺。
(内容)(三)《羚羊木雕》1、《羚羊木雕》开头【原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分析】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结构);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写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内容)2、《羚羊木雕》结尾【原文】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分析】照应前文,(结构);含蓄的点明中心,引人思考,揭示出大人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严重伤害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内容)(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原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分析】承上启下(结构);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之情和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无奈。
(内容)九、布置作业:完成记叙文课堂练习(一)中打钩的题目。
第二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记叙探究并实战演练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型做题技巧。
二、呈现导学要点:(一)结构上的作用1. 前后呼应(照应)A、前后一致B、应句用不同的形式提起呼句的内容C、呼句是因,应句是果。
呼应的作用:强调……的主题、突出……的中心、结构完整、加深读者印象2. 点明中心(主旨句)3. 承上启下,过渡4. 引出下文5. 总领全文(二)内容上的作用1.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 奠定感情基调3. 渲染……气氛、氛围4. 衬托(正衬和反衬)衬托了……5. 对比(包括欲扬先抑的写法),把……和……做对比,突出了……6. 铺垫 A、为后文的某事发展做铺垫。
B、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起铺垫作用的句段和被铺垫的内容属于因果关系。
(三)其他的写法的作用1. 埋伏笔2. 充当文章线索3. 推动情节的发展4. 突出、深化、强调中心/主题5. 象征(四)常见题型:1、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五)考点例析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首段常见的作用:【内容】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结构】统摄全篇,总领下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行文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一般有:【内容】扩展思路,丰富内涵,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等。
【结构】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3、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是:【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结构】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六)解题方法一般词句的作用,此类题应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