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绪论长期以来,全国煤矿通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综合治理、重视安全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等,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
如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曾连续多年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递减,1994年以后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2以下。
但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与限制,全国煤矿事故多、伤亡重、经济损失大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致使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徘徊在六七千人左右,位于全国各行业之首。
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给职工家属带来了极大痛苦,也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政治影响。
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它直接涉及到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
本论文在五月份选定题目,接着论文构思撰写大纲。
素材在知网和论本期刊网查找,并通过大纲做出筛选,在五月底完成初稿。
完成初稿后交由导师指导改正,于六月初正式完成。
1 煤矿安全生产的历史问题1.1经济体制问题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改革开放,对经济做出重大的改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体制,市场经济将不再靠国家分配人力、物品等等各种资源,而是靠市场自身调节。
人力资源具有选择自主性,人才分配不均将成为必然趋势。
经济体制的巨变,给各个经济领域带来了冲击,尤其是煤矿企业。
由于煤矿工作具有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市场体制转变后,人才资源流入煤矿行业的人数逐渐减少,导致煤矿行业作业人员素质不断下滑。
作业人员多由农民工组成,领导群体整体水平也在降低。
安全意识以及技术方面落后,导致事故频发。
1.2国家管理体系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到来,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煤矿的管理以及法律等问题没有及时改进,政府职能管理单一,缺乏有效的监管,煤矿长时间处于自主管理生产时期,装备仪器老化,管理落后等。
没有有效的立法文件,且后来有了立法文件也缺乏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煤矿领域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小煤矿遍地开花,乱挖乱采现象严重,小煤矿小煤窑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与管理方案,采煤工具落后,甚至是一般的农用工具,安全实施严重滞后。
这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
2 我国煤矿现状2.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十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统计表明: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一是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
“十五”时期,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68805起、死亡77158人,其中,煤矿共发生事故18516起、死亡31064人,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6.91%和40.26%。
二是重特大事故多发。
“十五”时期,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398起,平均每年发生280起,占全国各类重大事故起数的11%;发生一次死亡10至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发生43起,占全国各类特大事故起数的36%;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58%。
三是煤矿职业危害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30万人,占全国尘肺病患者50%左右。
仅国有重点煤矿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近5000例,平均每年死亡2500人以上;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至今尚未建立报告制度。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煤矿尘肺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四是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相比差距大。
“十五”时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xx年的5.07下降到20xx年的2.81,下降了45%,但与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20xx年,中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美国的7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
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社会和谐及国际形象。
2.2煤矿地质条件及自然灾害状况中国煤矿绝大多数是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类型多,分布面广,在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
地质条件。
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地质构造简单的煤矿占23%。
据调查,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8.5%。
小煤矿平均采深196米,采深超过300米的矿井产量占14.5%。
瓦斯灾害。
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1.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21.3%;低瓦斯矿井占57.7%。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的增大,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比例还会增加。
水害。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国有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27%,属于简单的矿井占34%。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8.5%。
中国煤矿水害普遍存在,大中型煤矿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
在近2万处小煤矿中,有突水危险的矿井900多处,占总数的4.6%。
自然发火危害。
中国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矿所占比例大、覆盖面广。
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较严重(Ⅰ、II、III、Ⅳ级)的煤矿占72.9%。
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47.3%。
小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85.3%。
由于煤层自燃,中国每年损失煤炭资源2亿吨左右。
煤尘灾害。
中国煤矿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普遍存在。
全国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煤矿总数的60%以上,煤尘爆炸指数在45%以上的煤矿占16.3%。
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矿占87.4%,其中具有强爆炸性的占60%以上。
顶板灾害。
中国煤矿顶板条件差异较大。
多数大中型煤矿顶板属于Ⅱ类(局部不平)、Ⅲ类(裂隙比较发育),Ⅰ类(平整)顶板约占11%,Ⅳ类、Ⅴ类(破碎、松软)顶板约占5%。
冲击地压。
中国是世界上除德国、波兰以外煤矿冲击地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中型煤矿中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47处,占5.16%。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现有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增加,还有少数无明显冲击地压的矿井也将逐渐显现出来。
热害。
热害已成为中国矿井的新灾害。
国有重点煤矿中有7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26℃,其中3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最高达37℃。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热害日趋严重。
2.3煤矿事故特征一是乡镇煤矿事故多发。
20xx年,全国乡镇煤矿共发生事故2480起、死亡4384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73%。
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53,分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5.8倍和地方国有煤矿的2.8倍。
二是国有重点煤矿事故伤亡程度大。
国有重点煤矿特大事故所占比重大。
20xx年,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527人,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死亡人数的53.6%,平均每起死亡59人。
2004至20xx年,在全国煤矿发生的6起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4起,平均每起死亡175人;乡镇煤矿2起,平均每起死亡115人。
三是瓦斯、水害重特大事故比例高。
20xx年,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158起,占58.9%,居第一位;水害事故46起,占17.2%,居第二位。
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40起,占69.0%,水害事故13起,占22.4%。
四是顶板事故总量大。
20xx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1805起,占全国煤矿事故起数的55%,居第一位;死亡2058人,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34.7%,仅次于瓦斯灾害,居第二位。
五是非法与违法矿井、基建与技改矿井和改制矿井特大事故多。
20xx年,非法与违法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8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31.0%;基建与技改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5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改制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3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2.4%。
3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3.1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问题突出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对煤、电、油、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形成巨大需求,使煤矿企业产生超产冲动、负重爬坡,在安全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甚至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冒险生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近年来发生的矿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开采。
3.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劳动用工、设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和现场管理、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大量存在。
3.3行业管理弱化目前多数地方撤消或合并了煤炭管理机构,部分地方煤炭管理机构降格,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煤炭开发建设、资源管理、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规程标准、教育培训等缺乏统筹规划,造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4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煤矿企业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
根据20xx年专家对54户重点煤矿企业会诊分析,仅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就高达689亿元,一些矿井防灾系统不健全,设备陈旧老化,安全装备落后。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安全欠账问题更为突出,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差。
3.5煤矿安全科技水平低中国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