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民诉讲义——韩心怡

2015年民诉讲义——韩心怡

目录【学前热身:民诉导学与备战指南】 (1)第一讲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3)第二讲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5)第三讲诉 (9)第四讲主管与管辖 (11)第五讲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18)第六讲民事诉讼辅助和保障制度 (27)第七讲法院调解 (31)第八讲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33)第九讲普通程序 (41)第十讲简易程序 (46)第十一讲第二审程序 (49)第十二讲审判监督程序 (52)第十三讲特别程序(4+2) (57)第十四讲督促程序 (62)第十五讲公示催告程序 (63)第十六讲执行程序 (64)第十七讲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71)第十八讲仲裁与仲裁协议 (73)第十九讲仲裁程序 (75)第二十讲仲裁的司法监督 (77)【学前热身:民诉导学与备战指南】三、2014年民诉真题的命题特点和总体思路:“五重一活”◆总体特点:重新、重理论、重结合、重执行、重经典+灵活运用能力1、侧重对2012年新增内容和修改内容的考察2、重视对理论性知识的考察3、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4、对执行程序部分的考察有所增加(数量和题型)5、重视对原有内容中常考点、核心内容的考察(方式更新)6、对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讨论能力的灵活考察◆总体难度评估:略低于2013年◆分值比例计算:单选16分+多选18分+不定项12分+案例20分=66分四、2015年民诉命题背景:史上最强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施行(一)2015年《民诉解释》的情况概览1、2014年12月18日通过、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共23章、552条。

2、细化和完善新民诉法典的相关内容+整合原有的一系列司法解释3、1992年《民诉意见》已被废止;其他司法解释与《民诉解释》的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第二章回避:《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第四章证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调解:《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修订)☼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缴纳办法》(2006年)☼第十章普通程序、第十六章二审程序:《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1998年)☼第十一章简易程序:《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第十八章再审程序:《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第十九章督促程序:《关于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年)☼第二十一章执行程序:《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2013年11月1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二)2015年民诉部分的命题方向和总体思路预测1、两大核心:2012年民诉法修正案+2015年《民诉解释》◆2015年《民诉解释》对2012年民诉法修正案的细化和完善◆2015年《民诉解释》对先前司法解释的吸收、修改、替代、废止2、对理论知识的考察3、分析和应用能力:与实体法相结合4、重者恒重五、民事诉讼与仲裁的知识体系结构(一)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9(民诉)+1(仲裁)模式1、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多元纠纷解纷机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诉的类型;诉讼标的2、管辖:级别管辖;各类地域管辖;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3、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共同诉讼;第三人;代表人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公益诉讼4、民事诉讼辅助和保障制度:期间;送达;强制措施;保全(财产、行为、证据)5、民事证据:证据种类;证据规则;证明(证明标准、证明责任、证明程序)+1:仲裁程序6、民事诉讼通常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传统简易程序+小额程序);二审程序7、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启动主体及相应事由;审理程序、审理方式、法律后果;8、民事执行程序:执行根据和执行管辖;执行救济(执行异议及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和解;执行措施9、民事非讼程序:特别程序(4+2);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三)2015年《民诉解释》要点精炼与考点预测(见讲义附录部分)第一讲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考点提示:民事诉讼与其他诉外解纷机制的关系;民事司法程序的主要类型和相互关系;民诉法的属性和效力◊真题链接:2014 年卷四第36题;2013年卷四第七题第4小题;2011年卷三第35题。

一、民事诉讼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法定程序1、民事诉讼行为:发生在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行为。

注意:法院的内部行为不属于民事诉讼行为。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VS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VS民事诉讼主体注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不一定是民事诉讼主体。

(二)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诉讼、私人调解、和解、人民调解、仲裁(1)私人调解、协商和解属于私力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和仲裁属于社会救济机制。

(2)涉纷主体的自治性程度:诉讼<仲裁<调解<和解2、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强制执行力保障;法定性和规范性3、民商事仲裁:协议仲裁;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入口自治、出口强制);适用范围限定。

4、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5、人民调解:社会救济;调解协议“可诉可确”(1)合同效力:因协议的履行或内容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就调解协议向法院起诉提示:此时不能直接针对原纠纷起诉,应以协议中的对方当事人为被告。

(2)与非讼程序的衔接:特别程序中的司法确认。

注意:人民调解协议本身不能成为执行名义,执行名义是法院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书。

【真题回放】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因此在民事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各方主体都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下列哪一行为违背了相关法律?(2014年卷三第36题)A.法院主动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调解书启动再审B.派出所民警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C.法院为下落不明的被告指定代理人参加调解D.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当事人之间的民间纠纷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效力(一)民事司法程序的类型梳理民事司法程序=诉讼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1、诉讼程序: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包含小额诉讼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2、非讼程序:特别程序(5种);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3、执行程序命题陷阱提示: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理程序【牛刀小试】(1)下列哪些是《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2)下列哪些是《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规定的民事案件审理程序?(3)下列哪些是《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新增的民事诉讼程序?(4)下列哪些是《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新增的民事非讼案件的审理程序?A.确认调解协议案件B.实现担保物权案件C.小额诉讼程序D.一审普通程序(二)民事诉讼法的属性:基本法+公法+部门法+程序法1、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基本法2、调整的社会关系:部门法(独立的调整对象)3、内容:程序法4、公私法划分:公法(三大诉讼法均为公法)(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人效力:无论是谁,凡在中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均须适用中国的民事诉讼法2、对事效力: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引发的纠纷。

3、时间效力:不同于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

4、空间效力:包括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以及领土的延伸部分,还包括使领馆和航空器。

第二讲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考点提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增一减一改一);独任制的适用范围;陪审制的适用范围;一审终审的情形;公开审判的例外;公众的裁判文书查阅权;回避的情形、方式和决定权◊真题链接:2014年卷三第35题;2014年卷三第37题;2014年卷三第79题;2013年卷三第45题;2012年卷三第35题、第36题、第39题;2011年卷三第38题;2010年卷三第37题、第88题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加一减一改一(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1、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诉讼地位平等;武器平等;保障平等;适用法律平等2、民事诉讼当事人各方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对等的诉讼义务。

注意:诉讼权利同等、诉讼义务对等≠诉讼权利义务相同;诉讼权利义务的相同性与对应性。

3、法官中立与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是常态、对等是报复。

2、平等原则VS同等原则、对等原则【真题回放】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三第38题)A.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体现B.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处分原则的体现C.原告与被告在诉讼中有一些不同但相对等的权利,是同等原则的体现D.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自愿,内容也不得违法,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的体现(三)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全过程,但不适用于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

2、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专属权利,法院、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辩论权。

3、辩论权的行使方式:口头辩论+书面辩论4、辩论的内容:实体问题(事实问题、证据问题)+法律问题+程序问题【活学活用】民事诉讼中,下列属于辩论内容的是?A.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B.当事人是否合格C.诉讼代理人是否有权放弃诉讼请求D.证据的形式和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E.本案的请求权基础究竟是《侵权责任法》还是《物权法》5、辩论权对审判权的约束:划定审理和裁判的对象,提供裁判依据。

(四)处分原则1、处分权是当事人的专属权利,其他诉讼参与人均不享有处分权。

2、适用范围:整个诉讼过程中。

提示:辩论权和处分权都是当事人的专属权利,但是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3、当事人处分的内容:实体性处分+程序性处分注意:对民事权利的处分一般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但处分程序权利不一定涉及对实体权利的处分。

4、处分权的行使方式:明示处分+默示处分5、处分权的相对性:依法处分,无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他人合法权益。

【真题回放】当事人可对某些诉讼事项进行约定,法院应尊重合法有效的约定。

关于当事人的约定及其效力,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2014年卷三第79题)A.当事人约定“合同是否履行无法证明时,应以甲方主张的事实为准”,法院应根据该约定分配证明责任B.当事人在诉讼和解中约定“原告撤诉后不得以相同的事由再次提起诉讼”,法院根据该约定不能再受理原告的起诉C.当事人约定“如果起诉,只能适用普通程序”,法院根据该约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D.当事人约定“双方必须亲自参加开庭审理,不得无故缺席”,如果被告委托了代理人参加开庭,自己不参加开庭,法院应根据该约定在对被告两次传唤后对其拘传(五)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