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二、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三、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四、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五、优化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建议与对策【摘要】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财的关键环节,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状况,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日趋多元化,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已成为现代企业筹资决策中的核心问题。
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资本结构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资本结构的相关概念及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影响因素及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最后提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对策资本结构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融资行为及企业价值,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和优化问题的研究也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猛地发展,随着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我国企业逐渐对资本结构重视起来,而影响我国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因素和如何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而我国经济转轨不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介绍国外理论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公司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从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但是,由于短期资本的需要量和筹集是经常变化的,且在整个资本总量中所占比重不稳定,因此一般不列入资本结构管理范畴,而作为营运资金管理。
所以通常情况上所说的资本结构是狭义上的概念,即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论。
它是公司财务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和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有三种观点:⑴净收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券资本的比例越高,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
这种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但是忽略了财务风险。
⑵净营业收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多寡、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
这是另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
这种观点虽然认识到债权资本比例的变动会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可能影响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但实际上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可能是一个常数。
公司净营业收益的确会影响公司价值,但公司价值也不仅仅取决于公司净营业收益的多少。
⑶传统观点.关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观点,除了上述两种极端的观点以外,还有一种介于两种极端观点以外的折中观点,称之为传统观点。
按照这种观点,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
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只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
上述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是对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些初级认识,有其片面性和缺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MM资本结构理论1958 年,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提出了著名的关于资本成本的理论,简称MM 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第一,公司的价值不会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有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等同于与它风险等级相同但无债务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或综合资本成本率视公司的营业风险而定;第二,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
因此,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债权资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因为便宜的债务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会被股权资本成本率的上升而抵消,最后使有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等于无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所以公司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修正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第一,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的关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第二,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
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权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三)新的资本结构理论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又出现一些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等。
⑴代理成本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是经过研究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
这种理论通过分析指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权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提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
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
所以,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比例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减低,而债权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⑵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传递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价的信息。
⑶啄食顺序理论。
啄食顺序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比如留存收益,因之不会传导任何可能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权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筹资顺序的选择也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
二、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就是指企业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的决策过程。
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利润。
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机是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愿望。
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额,而且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
它反映了当期日常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免费使用的资本,资本的每项来源都有成本,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另外,通过资本结构优化,合理安排负债,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
(二)降低财务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获得利润与承担风险两者是并存的,经营的结果可能是获利或者是亏损。
企业利润的取得是以承担风险为条件的。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资本来源渠道及筹资方式的不同,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具有不同的资本成本和偿还期,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
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到期偿债,如果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可能被债权人接管和宣布破产。
企业进行资本结构优化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要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三)保持成长性。
企业价值地大小不仅体现在其当前的利润水平,更体现在企业将来的盈利能力,因而企业发展前景的好坏及成长性的高低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中求得生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企业各种资本的比例趋于合理,以保持较强的筹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如下优点:(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方面的短期行为。
因为过去和现在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社会财务的增加。
各类企业都把追求财富作为自己的目标,整个社会的财富也就得到增加。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的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大小,克服了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最优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目标,它的确定正式以这些优化目标为基础,运用各种具体的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
然而实际的最优资本结构一般不能用准确的数值进行表述,必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诸多影响因素进一步加以定性分析,从而选择使用于各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优资本结构的大致区域。
三、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从理论上讲, 任何企业都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但是, 在实际中企业很难准确找到这一最佳点。
而各种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也只是对企业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机械地依据理论模型进行分析, 而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 在认真分析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
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一)宏观因素分析⑴业因素。
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政策大不相同,从而使各行业的资本结构也产生较大的差别。
⑵场竞争环境。
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期负债水平不应一概而论。
⑶家的发达程度。
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存在不同的资本结构。
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形成、资本积累和资本结构的重整过程中存在着制约资本问题的以下障碍:一是经济发展状况落后,人居收入水平低,资本流量形成的源头枯萎。
二是发展中国家储蓄不足,金融机构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难以将分散、零星的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进而形成资本。
而在发达国家,健全、良好、完备的金融组织机构,资本市场起着保障组织,汇集储蓄,使其顺利转化为投资的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⑷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中。
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举步维艰,财务状况经常陷入困难,甚至有可能恶化。
因此,在此期间,企业应采取紧缩负债经营的政策。
而经济繁荣、复苏阶段,经济形式向好,市场供求趋旺,多数企业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因此企业应该适度增加负债,充分利用债权人的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以抓住发展机遇。
同时,企业应该确保本身的偿债能力,保证有一定的权益资本作后盾,合理确定债务结构,分散与均衡债务到期日,以免因债务到期日集中而加大企业的偿债压力。
⑸税收机制。
国家对企业筹资方面的税收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筹资行为,使其对筹资方式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从而调整了企业的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