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息与体位肉眼血尿、重度水肿、无尿或少尿等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
肢体水肿严重者下肢抬高20°~30°,并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和全范围关节活动。
待肉眼血尿消失,病情稳定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给予低盐(2~4g/d)、低脂(<40g/d)、低磷(<80mg/d)、优质低蛋白[0.4~0.8g/(kg·d),其中50%~60%为优质蛋白]、充足热量[30~35kCal/(kg·d)]及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评估全身情况,了解有无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夜尿增多、贫血及其他系统症状和体征。
水肿、少尿或无尿、高血压等患者控制入液量,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和体重变化。
4.用药护理(1)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等,有抗炎、抗免疫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水钠潴留、低钾血症、骨髓抑制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代文)、卡托普利等,有降血压、减少尿蛋白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咳嗽、低钾血症等。
(3)钙剂:主要是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用于补钙和减少食物中磷的吸收,静脉用钙要避免局部渗出,以免组织坏死。
(4)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引起的肾性贫血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压增高。
5.检查护理协助患者正确留取各种标本,指导患者配合肾脏穿刺活检术等检查。
6.治疗护理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
7.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合患者特点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8.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针对终末期肾疾病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杀倾向等,做好心理护理,改变错误认知,调整情绪,改变行为,防止自杀。
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一)肾脏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1.穿刺前护理(1)协助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2)穿刺前一日沐浴,晚间保证足够睡眠。
(3)穿刺当日正常进食,水肿患者低盐饮食。
(4)介绍穿刺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训练患者摒气15~20秒及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5)观察情绪反应,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恐惧。
(6)术前半小时测量血压,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穿刺中护理(1)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cm厚的软枕。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协助操作医生嘱患者摒气。
(4)穿刺完毕,穿刺点用无菌敷料覆盖,腹带加压包扎。
3.穿刺后护理(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腰部制动8小时,卧位休息24小时。
有肉眼血尿者延长卧床时间至肉眼血尿消失。
(2)穿刺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
(3)返回病室后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1000~2000ml,留取第一次尿液送检。
(4)穿刺次日去除腹带。
(5)并发症的观察:包括血尿、肾周血肿、疼痛、感染等。
(6)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1.操作原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血源性传染病及各种感染。
2.饮食护理规律透析患者给予充足热量、优质高蛋白(每日1.2~1.3g/kg)、低磷饮食。
3.透析前评估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重及血管通路状态等,能进食者透析前进食,并备新鲜食物。
取舒适体位,卧位为主。
4.透析过程护理(1)参数设定:根据透析处方,合理设置脱水量和温度、电导度等治疗参数,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和管路。
(2)抗凝剂使用:评估抗凝剂使用情况、既往有无出血和透析器凝集现象,合理使用抗凝剂,防止凝血。
有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每半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并密切监测静脉压,出现凝血及时更换管路。
(3)顺血流方向正向预冲管路,排净管路内气体。
(4)巡视检查机器运转情况、血管通路情况及体外循环情况,监测动静脉压及跨膜压等指标,每半小时到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血糖,监测透析前后电解质。
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如失衡综合症、低血压症等,并尽早处理。
(5)根据医嘱调整出超。
5.透析后护理透析结束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松紧以压迫后能触及动脉搏动为度,压迫时间为15~20分钟并听诊内瘘杂音是否良好。
6.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原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血管通路的居家护理以及饮食、用药、运动、并发症管理等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1.休息与体位置管术后次日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日常可进行轻中度体力活动。
治疗时采取舒适体位,腹膜平衡试验者卧位灌入,坐位引流。
2.饮食护理规律透析患者给予充足热量、优质蛋白、低磷饮食。
3.病情观察每日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重及腹透管路情况等。
4.管道和出口护理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折叠、牵拉导管。
出口处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外接短管每半年更换。
5.透析治疗护理透析处方包括透析种类、透析模式、留腹时间、特殊用药等。
腹透液放恒温箱中加热至体核温度。
6.透析效果观察观察透析出超、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及患者主诉、有无腹透相关并发症如腹膜炎、管路漂浮或堵塞、腹压增高等。
7.居家治疗护理记录腹透日记,包括出超和尿量。
合理饮水,保持出入平衡、血压稳定。
8.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用药、休息与活动、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换液操作步骤、居家环境的管理、切口和出口的护理、洗澡的方法、腹透用物的保管等。
防止便秘、腹泻、注意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9.门诊患者动态管理嘱患者按时复诊,进行相关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检查,评价腹膜功能并更换导管。
对门诊随访患者进行网络化管理,动态了解患者治疗情况。
定期进行培训、再培训及考核。
(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理常规1.操作前评估生命体征、心肺复苏、凝血功能、体重、腹围等,明确CRRT方式、持续时间、抗凝剂使用、透析液和置换液流速、血流速度、超滤速度和超滤量等指标。
选择合适的机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2.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防止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恐惧。
3.血管通路建立合理有效的血管通路,躁动患者适当约束。
4.抗凝剂使用根据凝血功能情况和患者全身状况,适当使用抗凝剂并观察抗凝效果,监测动静脉压力,定时冲洗管路,防止凝血堵管。
5.透析过程中护理(1)密切观察动静脉压力、跨膜压、管路中有无凝血、超滤速度、机器运转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必要时调整透析液和置换液种类和流速,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
(2)每小时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3)合理用药:如抗凝剂、白蛋白、红细胞悬液等,避免输注中、小分子药物。
6.结束透析完成治疗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留取血标本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记录出超情况。
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1.执行肾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肾源性水肿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进行适度床上及床边活动,水肿患者抬高患肢并进行踝泵运动;全身水肿严重,合并胸水、腹水、呼吸困难者,绝对卧床,取半卧位,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有高血压的患者,缓慢变更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2)饮食:给予充足热量、低脂、低盐、丰富维生素及可溶性纤维的饮食,肾功能正常者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每日1g/kg,其中50%~60%为优质蛋白),肾功能减退者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
3.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尤其体温、血压情况。
(2)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包括体重,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电解质等。
4.用药护理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利尿剂、血浆或白蛋白制剂、抗凝剂等,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消化道出血等。
5.并发症观察(1)感染:常见呼吸道、尿道和皮肤感染,观察体温变化和咳嗽、咳痰,有无尿频、尿急。
尿痛等。
(2)急性肾衰竭:尿量进行性减少,直至少尿、无尿。
(3)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有肾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表现为血尿、下肢不对称肿胀、疼痛。
6.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掌握饮食、用药。
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
7.心理护理关注病情反复发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疏导。
1. 执行肾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肾源性水肿护理常规。
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轻及血压平稳后可下床活动。
病情平稳后可参加轻中度体力活动,但避免劳累。
3.饮食护理尿量减少者限制水摄入,如水肿明显、血压升高,每日进水量相当于前一日尿量+500ml。
给予充足热量,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确定优质蛋白或优质低蛋白、低磷及丰富维生素饮食。
血脂升高者给予低脂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颜色、性状,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生命体征,定期测体重,血压,监测营养状况。
5.用药护理(1)长期使用利尿剂期间监测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时观察有无恶心、直立性眩晕、口干、心悸等血容量不足症状。
(2)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注意按时、按量服用,预防感染等不良反应。
6.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注意观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7.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长期监测、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
教会患者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因素,如感染等。
8.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予以及时干预,减轻负性情绪反应及其导致的行为改变。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常规1.执行肾科一般护理常规及肾源性水肿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随时注意T、P、R、BP、神志的变化及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注意观察血压、体重、尿量及肾功能的变化。
(3)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4)观察有无感染、电解质紊乱、心衰、尿毒症脑病等并发症。
3.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避免劳累,注意卧床休息。
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4.饮食指导:开始行透析治疗者原则上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未行透析者应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
含钾食物应根据血钾水平调节,低钾血症时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鲜蘑、榨菜、卷心菜、柑橘、柠檬、香蕉等,而发生高血钾时则需严格控制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理护理:积极给病人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透析生活。
1.病情观察:观察病员有无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及尿量的改变;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腰痛者局部热敷;慢性肾盂肾炎后期应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2.休息与活动:急性发作第一周卧床休息,但不需绝对卧床。
伴有发热、显著尿路刺激症状或有血尿的患者在症状明显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但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3.饮食指导:鼓励病员多饮水,摄入量每日应在3000ml以上。
4.心理护理:病人常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和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而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