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实验步骤】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g,再准确称取11.0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入A中;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g。

【问题分析】⑴通过装置B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⑵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⑶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㈠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㈡实验:⑴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

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

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㈢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㈣实验反思:⑷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⑸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

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水面高于试管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置完成后,在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D 的作用是除去A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4)用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5、.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

现利用下图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

注:图1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2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

⑴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1200℃。

实验室要利用图1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_ 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若完全反应后图1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图l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 _______。

⑵利用图2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①在0~400℃温度围,管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_ __。

②图中x=___ ___g.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要求有计算过程)6、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⑴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当加入硫酸至10mL 时试管中溶液的温度最高,其根本原因是。

⑵乙同学按乙图装置实验,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⑶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请说明原理。

7、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

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

(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请回答:(1)从这一实验现象作出对该反应结果的推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

(2)某探究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推理。

用以证明推理①的实验方法是:;用以证明推理②的实验方法是:。

8、(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石分离,停止反应。

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

图(乙)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图(甲)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甲A B CD乙(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的名称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1. 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量筒(2 000 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2. 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

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9、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10、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是优良的供养剂。

制备CaO2:工业制备过氧化钙的一种方法是氢氧化钙法。

(1)Ca(OH)2和H2O2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成CaO2·8H2O,它在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等。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测定CaO2纯度:CaO2在350℃时能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

右图是实验室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3)正确读取量气管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4)加热小试管时,随着过氧化钙分解,量气管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试管和量气管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漏斗(填“上提”或“下移”)。

(5)计算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有。

(填字母序号)A. 氧气的体积B. 样品的质量C. 反应的时间(6)若样品质量为0.20 g,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2.10 mL,反应后量气管读数为24.50 mL (常温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实验中量气管的最佳规格是。

(填字母序号)A.50 mL B.100 mL C.1 L(7)样品中CaO2含量为。

(8)若样品质量用w表示,反应前称量药品和小试管总质量为m g,反应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药品和小试管总质量为n g,则CaO2含量=。

此方案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1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A克;③准确称得B克的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连接装置;⑤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⑥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C克。

试回答:⑴若⑤⑥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 _(填“偏大”或“偏小”);⑵步骤⑥的目的是__ __,装置A中试剂可选用;⑶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 _(填“偏大”或“偏小”);⑷E装置的作用是__ __;⑸某同学认为此实验还缺少一个步骤,会影响实验结果。

你认为缺少的步骤是。

增加这步骤的目的是。

12、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A中的反应为2H2022H2O2+O2↑)。

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b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 。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