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重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

第一章
作业:2、3、8、12、13、1421、22、24
第二章
作业:1、2、5、6、10、13、16
第三章
作业:3、4、7、8、10、13、15、18、20、27、28、30、31、32 第四章
作业:1、3、4、5、7、9、10、11、15、17、20、21、24、29 第五章
作业:1、3、9、17、21、30、45、46
第六章
作业:2、3、6、7、13、14、19、20、22、2324、31、32
考试分析:
1、选择部分 45分选择,45个
2、简答题30分,4-5个
3、计算题 10分,1个
4、应用题 15分,1个
重点之中(曾经考过的)
简答题:
1、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
同?
网桥的每个端口与一个网段相连,网桥从端口接收网段上传送的各种帧。

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存在其缓冲中。

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 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站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端口转发出去。

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

网桥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通信量太大的局域网不适合。

网桥与转发器不同,(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2)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一网络的帧或广播帧;(3)转发器转发一帧时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一帧前必须执行CSMA/CD算法;(4)网桥和转发器都有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效率并连接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的作用。

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网桥一般只有2-4个端口;它们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太网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交换机允许多对计算机间能同时通信,而网桥允许每个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

所以实质上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

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换机还可采用直通方式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了专用的交换机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快。

2、简述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过程,如果使用两次握手代替三次握手来建立
连接,是否可以?为什么?
答: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
),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三次握手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再次传送到服务器端。

二次握手不可行,因为:如果由于网络不稳定,虽然客户端以前发送的连接请求以到达服务方,但服务方的同意连接的应答未能到达客户端。

则客户方要重新发送连接请求,若采用二次握手,服务方收到重传的请求连接后,会以为是新的请求,就会发送同意连接报文,并新开进程提供服务,这样会造成服务方资源的无谓浪费。

3、试说明IP 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5、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6、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1)机械特性
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
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7、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计算题
1、冗余码的计算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

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
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2、CSMA/CD协议
3-20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

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为微秒,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微秒,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微秒,以Gb/s速率工作,10微秒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因此,最短帧是10000位或1250字节长
应用练习题例题
如图所示,是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联网,相应的子网地址、掩码及接口地址已经在图上标出,图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是思科公司的设备,R1为总公司接入路由器,R2为分公司路由器,R1通过专线和ISP路由器相连接。

总公司用子网1,分公司用子网2。

在总公司的网络中,PC-C、PC-D和PC-E属于工程部,PC-F属于财务部,在交换机SWITCH上配置了基于端口的VLAN。

工程部计算机属于VLAN2,财务部计算机属于VLAN3,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 该公司网络使用的是哪一类的IP地址?
(2.) 设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请写出子网1的网络地址。

(3.) 双绞线可以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路由器R2和PC-B相连该使用哪种类型线缆?
(4.) 假设PC-F连在交换机的端口Fa0/21上,写出将该端口分入相应VLAN的命令。

(5.) 路由器R1、R2运行RIP协议,试写出R2上的路由配置的相关命令。

(6.) 路由器R1、R2运行OSPF协议,试写出R2上的路由配置的相关命令。

答案:
B类。

157.130.64.0。

交叉线。

int Fa0/2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router rip
network 202.12.1.0
network 157.130.96.0
2015年多增加了静态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