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
饕餮纹与人民币
• 贰拾元上有“饕餮纹” • 网友发现20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 行”几个字下方,竟然有一个类似面具 的图案出现,很像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土 的“金面具”。还有网友认为更像三星 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像”。 对此,金沙遗址博物馆和三星堆博 物馆表示,初看,这个“面具”图案跟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非常相似, 但经过三星堆学术部的工作人员研究后 认为,这个图案应该是商代青铜器里最 常见的饕(tāo)餮(tiè)纹饰,常作为器物 的主要纹饰,“20元钞票上的图案和三 星堆的文物联系不大,应该是商周青铜 器上的饕餮纹饰中的一种,或者是处理 后的变形”
现已出土的饕餮纹蝉纹俎, 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 形翘起,中部略凹,其装饰的身影 。
音乐
商:饕餮纹大铙,高 48.5厘米,天津市博 物馆藏,此类单件大 型铜饶,只能安放在 特制的座架上演奏, 即植鸣。
古代还出现过 饕餮纹祖乙爵, 香炉,纹禅 ,纹 首蟠,纹直内戈, 纹花瓢等。可见 饕餮纹与我们的 先民的生活息息 相关,与先民的 文化生活息息相 关。
饕餮纹的思想体现:
• 饕餮纹的重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以中心 统一四方的“和”的观念,有一种“对立而不相 抗”、“容纳万有使之规范的气魄”。饕餮的浑 然整一形象暗含这一种中心化原则,饕餮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动物组成暗含着包容融合原则,作为 构成成分的动物变化显示了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 性,正如五行和八卦可以按很多方式排列,可以 化为多种具体指示。
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 护城河西岸,发掘出纹半瓦当, 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 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 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 建城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 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 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 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半瓦当和 兽面瓦当各2件。
家具装饰
殷墟期的青铜器,器形厚重,装饰华美, 形成了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 格。此时的饕餮纹已不再是简单的带状布 局,而是占据了器皿较大的空间,向通体 满花的方向发展,且向立体多层装饰发展。 绝大多数都饰有地纹,即在饕餮主纹的底 部空白处刻上匀密纤细的云雷纹作为衬托。 细致、繁密的抽象兽面纹,并与刻画精致 的细雷纹和排列整齐而密集的羽状纹相交 织,构成繁丽诡秘的三重花纹。
从宋朝开始,随着先秦青铜器出土的日渐 增多,引起了封建帝王及百官贵族的收藏 兴趣,并有了专门汇集和研究青铜器的著 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王 等的《博 古图》,并产生了金石学,李清照和她的 丈夫赵明诚,都是很有名的金石学家。特 别是近现代,还涌现了如王国维、容庚、 罗振玉、唐兰等金石学大家,大大地推进 了青铜器纹饰和造型的研究。
现今的饕餮
• 如今来说,饕餮的主要含义是食文化的象征。 • 广告饕餮之夜,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它的大 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 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 愉悦与礼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 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 理智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 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 观众吃饱。广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 头(1984年开始)。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 具,挥舞气球,连喊带唱的狂欢场面,饕餮在现 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
饕餮纹瓷器
饕餮纹的一般特点:
• 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饕餮 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 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 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 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 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 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 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 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
饕餮纹最重要的特征应当就是它的眼睛了。无 论怎样变化,饕餮纹都少不了那一对炯炯有神、 不怒自威的巨目。它瞪视着外界,震撼着人心, 但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饕餮纹多作为 主题花纹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宽 阔的空间给了它足够的施展余地,醒目的位置则 赋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与威严感。 •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饕餮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它所表现出来的狰狞、粗犷、豪放不羁,显示出 的震憾人心的威力,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挣脱野蛮, 跨入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凡有饕餮形象的礼器, 即显示着尊严、权威和力量,是权力与地位的象 征。
“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 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 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 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 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 美。,此尊高21.5厘米,口 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 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 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
建筑艺术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 到了饕餮纹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 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 制而而。
这种饕餮形象由于比较抽象且以线条勾 勒,需要反复看过以后才能在繁复的青铜 纹饰中辨别出来,特别是那些有“三叠” 纹饰的铜器,由于在主纹宽大的纹路上又 阴刻了一些纹饰,与主纹空白处的地纹联 成一片,更不易将其形象识别出来。
饕餮纹青铜器
饕餮纹玉器
• 青铜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另有植物纹、云雷纹、 火纹、水纹、人面纹及人兽合体及几何纹等,春 秋以后更出现了现世生活图景。 • 动物纹一般又分为两种,一是自然界中有原型的 实物,如牛、羊、蛙、象等,据容庚统计有23种 之多,另一种是动物的变形,是古人创造出来的 形象,属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青铜器上这类变 形动物主要有四种:饕餮、夔、龙和凤。这些神 话传说中的动物以纹饰的方式大量铸刻在青铜器 上,折射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具有 深厚的文化内涵。
饕餮纹与文化
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 铜觥:器通高17.7厘米 ,由器身、足与盖所组 成。盖面饰有饕餮纹, 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 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 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 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 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 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 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 义浓厚。
酒文化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 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 李白: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 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饕餮 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 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 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 纹,图案多有变化。
饕餮是商及西周早、中期最为 流行的一种纹饰。饕餮纹的布局 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 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 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 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 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饕餮纹出 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鼎、簋上。 “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 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 宗教意义。
饕餮纹变迁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在周 朝,“一言九鼎”的“鼎”,是 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 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因此,只 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 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 在宝鼎重器之上。
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 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 仍然崇拜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 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 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 期的华夏族受狼图腾的影响更深, 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 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 当时的“龙”可能还没有被普遍 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 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 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饰。而 且,当时周天子也还没有坐龙座, 那时还延续着炎黄游牧遗风,席 地而坐。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 怪兽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 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
饕餮纹
饕餮纹
饕餮纹的起源
• 饕餮纹,又叫兽面纹,它是以虎、牛、羊等动 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 创造出的饕餮的形象变形后形成的纹饰。兽面 纹是古人对兽和神的人形化,企图借助于猛兽 的形象来杜撰神灵,神灵又具备有效的感召力, 可以集合力量,协助本部族与自然灾害和其他 部族抗争。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上。
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 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 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 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 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 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 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 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 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 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 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 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 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中国传统纹样
饕餮纹
饕餮
•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 见纹饰。 • 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 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 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 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 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 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 兽所吞噬。后来就这样逐渐取代了原本吃 人残忍的一面,成为了神兽。
饕餮与教育
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 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 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 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 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 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 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 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 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 题材。 饕餮、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产生的 历史渊源久远,其文化影响在中 国古代、现代乃至世界都十分深 远。
• 饕餮兽面纹集中出现在三个时期:二里冈 期,殷墟期和西周初期。
• 二里冈期的青铜器纹饰简练,大多为带状,少有 通体满花的器物。此期的饕餮纹也比较简洁,多 带状长条,上下夹以联珠纹。一般为单层,没有 作衬底的地纹,多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它以粗 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 目圆大作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 的各个部位。所有的兽面纹都不以雷纹为地。青 铜器的壁面比较素朴,装饰纹样少而单纯;且画 面构造相对简单,各纹饰间泾渭分明,为单层凸 起纹饰,显得古朴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