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案例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1.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 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怎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2.片段一: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 他所创 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 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我的感悟
片段二:早在30年代,王洛宾还未进入新疆,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 第一个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 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先后 出版了8部歌曲集,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 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三)视野拓展歌王妙曲千古颂,品似梅花万代清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1913年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 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自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 《达坂城的姑娘》 之后,便与西 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 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 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我的感悟
片段四:当记者问起他那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阿拉木汗》、《大板城的姑娘》、《半个
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为何那么感人,他坦然表示 这些歌曲并非他的原作,而是经过采风,改写以及艺术加工而成的。他谦逊地说:“这些歌曲 是由几千首歌曲中筛选出来的。有时在一、两百首歌中只精选出一、两首,怎么能不好听呢? 真正的功劳应属于那些民间音乐家,假如没有他们写出那么美的旋律,我也无法把它们艺术 加工,改编出来。”
我的感悟
片段三: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 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
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 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 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
我的感悟
第三步 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1.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歌曲是:
2.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精神品质是:
3.学习和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我准备:
(2)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王洛宾的成功与他对艺术的严谨要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密不可 分。王洛宾毕生追求的就是真正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人生。他曾对朋友袒露心迹:“我有一个 ‘五百年工程',我的这些民歌,如果能传唱五百年,那才叫经久不衰,那才叫贡献。现在 不过五十年,才刚刚起步。”王洛宾的“精品意识”是值得敬佩的,对每件作品,他都要反 复推敲,多次修改,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精品。像《在那遥远 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歌曲,都是经过反复修改、锤炼才成为音乐经典的。王洛宾 为人谦逊,不计名利。他的歌倾倒东南亚,西方舆论称他为中国的“ 西部民歌之父”,香港 称他“中国音乐大师”。面对这种种头衔,王洛宾说: “ 我不是什么歌王,在神圣的音乐殿 堂里,我只是一个传歌者。”他这种淡泊名利,为艺术而歌的思想,是当今音乐人所必须学 习的。
(1)社会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王洛宾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大西北,游历江山,遍访西部各民族部 落,采集中华音乐瑰宝。古稀之后,洛宾老人依然深入民间,走进草原,跨越高山,体察民 情,与各族人民且歌且舞。 王洛宾毕生共搜集、 整理、改编、译配大西北民歌,其代表性作品 有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马车夫之歌》 (又名 《达坂城的姑娘》 )、《喀什噶尔舞曲》 、 《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是个好地方》、《依拉拉》、 《流浪之歌》 、《我等你到明天》 、《黄昏里的炊烟》 、《都他尔和玛丽亚》 、《暮色苍茫》 、 《掀起你的头盖来》、《亚可西》等,歌曲集《西北歌声》、《青海歌声》、《哈萨克抒情 歌曲集》、《洛宾歌曲集》等,歌剧《沙漠之歌》、《无人村》、《两代人》、《战斗的历 程》、《托太尔的百灵》、《带血的项链》等。王洛宾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编 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还创作了8部大型歌剧及大量其他音乐作品, 出版歌集10本。在 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 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 更为可贵、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生 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敬业精神。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审美 价值。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案
(一)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欣赏西部民歌,缅怀西部歌王
第一步怀念西部歌王王洛宾
1.我最早听说(接触、感受)西部民歌是பைடு நூலகம்过:
A老师、家长B、同学朋友D其它
2.我知道西部歌王王洛宾是通过:
A报刊杂志B、网络查询
D其它3.我最喜欢的王洛宾的歌有
第二步追踪歌王足迹,感受文化创新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