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长日记

校长日记

★校长日记广东省四会市龙湾学校校长朵应衡2010年9月6日星期一晴学困生生需要善意的“欺骗”从教近二十年,无论是教小学还是教中学,每接到一个班总是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困生。

这些学困生在学习的压力下,他们抬不起头来。

见到老师也是脸一红、头一低,躲着走。

面对这些学困生,我很同情他们。

我想对学校而言可能是百分之几,甚至是千分之几。

但是对他们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没有戴有色眼镜看他们,更没有放弃他们。

我理解他们的处境。

所以我总是想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我先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造成他们现在困境的原因。

家访和谈心就成了我了解他们的第一步。

经过了解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老师又不去及时补差,慢慢地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有的是因为老师的批评等原因,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继而对这个老师的课也产生了反感。

有的是因为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没人管理造成的......了解了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后,我开始想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首先召开学困生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他们打气鼓劲,让他们知道班主任老师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他们不是孤单的。

然后我又专门召开学困生家长会,给家长也打气鼓劲。

同时希望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

我在课上帮他们树立自信,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机会回答问题,帮扶他们,课后及时辅导,每天争取不留“尾巴”。

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和值得表扬的地方,我就大夸特夸。

在每次单元考试前,我都先把考试的一些内容出在小黑板上,把他们留下来辅导他们做会。

讲白了就是给他们“放水”。

等考试了,他们发现他们居然考及格了,居然比原来高出了几十分。

考卷上还出现了我画的一个笑脸,写的几句表扬鼓励的话。

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久违的笑容。

他们也敢自豪地拿出考卷给家长签名了。

很多家长也打电话表示感激。

就这样在我的善意的“欺骗”下,学困生终于走出了困境,迎来了阳光。

我自己也每天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浸泡着童心,洋溢着欢乐,沐浴着纯真,滋润着甜蜜。

我工作着,思考着,也快乐着。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牢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学困生有时是需要我们老师善意的“欺骗”的!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晴面对女生“大姐大”初二级的女生中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帮派。

这是在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初二级的级长提出的。

特别是一个女生经常拦在门口不给其他女同学进教室门。

在教室过道拦着不给女生经过。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骑着自行车拦路。

经常粗口骂同班女生。

班主任、级长都找谈话很多次了,就是没什么效果。

一个女孩子这么厉害!?我倒想看看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姐大”。

于是我让级长叫这个女生来我办公室。

我正在办公,轻轻一声“报告”,我抬头望去,这个女孩子个头不高其貌不扬,见到我,她脸上还带着一些腼腆和胆怯。

我先请她坐下来,然后问了问她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

言谈中你根本看不出这个同学就是女生中所谓的“大姐大”。

说话声音很小,小得有时根本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问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以摇头或点头来表示。

当我提到她的那些不良表现的时候,他只是一直低头不语。

我先从做人要做一个让别人喜欢你的人这个话题开始,还谈到了如何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正确地表现自我得到同学的认可追随。

渐渐地她开始话多了一点。

慢慢地经过谈话我了解到:她因为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己感觉到自己长得也不漂亮,平时很少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为了满足自己的被人关注的需要,她开始在班里捉弄其他女同学,经常引来别人的注意,这个时候她找到了被别人关注的感觉,慢慢就这样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其他女生的“大姐大”。

她自己感到很高兴。

经过谈心,她认识到了她现在的所作所为别人不喜欢,还讨厌。

她也主动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改掉自己的不良表现,努力做个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

我告诉她我相信她一定能做到!我也会经常关注她在学校的表现。

看着她开心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我自己笑了,有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行为的表面,要想方设法走近学生,争取走进学生的内心。

其实,这个女同学是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她并不是一个品德很坏的学生。

班主任和级长找她谈话都是紧盯着她的不良行为,没有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反常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以不能对症下药,也就谈不上效果了。

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阴“辞职风波”和“免职风波”刚刚来到了这个新的学校。

上班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结算中心的出纳李老师提出辞职。

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

一见面她就在我办公室提出辞职,说着说着她哭了。

问她为什么辞职,她只说想做老师不想做出纳了。

当时我没答应也没拒绝。

我说我刚刚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给她答复。

下午我从和她比较要好的刘副校长那里了解到,李老师辞职的原因是她本身对出纳这份工作接手不长时间,业务也不是很熟。

原来的校长是本地的,大家又都比较熟。

现在调入一个新的校长,听说又是外省的。

她担心到时自己对业务不熟,怕我这个新任校长批评。

所以就想辞职去做老师。

并且从其他同事口中得知,李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工作能力又很强的老师。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我专门找李老师到我办公室谈话。

我明确告诉她,业务不熟是暂时的,只要肯学相信会很快会上手。

的确以后遇到棘手的工作时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并且希望她继续留下来帮我。

她看我比较诚恳也比较随和,也就答应不辞职了。

几年来她的工作实绩告诉我,我做工作挽留她是明智的。

她的确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工作能力又很强的老师!一波刚息一波又起。

9月12日镇委书记和分管教育的书记找我谈话,要我免去一个中心小学副校长的职务。

说原因是他工作不负责任。

我及时提出的我的看法:一是我刚刚来校任职不到一个月,对相关的情况都不太了解。

这样就去免一个副校长不合适;二是这个副校长很年轻,只有28岁,培养需要过程与时间,并且从这三个星期的工作情况来看我认为还可以。

我先找他谈话。

如果这个学期结束这个人真的不行我再提出免职。

四年了,工作实践证明这个副校长当时是年轻不成熟,他缺少的只是培养和锻炼。

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学校任职总会碰到就如我上面一样的“辞职”、“免职”风波。

但是我们校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要在从多方面充分了解各种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定。

有时一个难得的人才就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流失了。

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我们校长的职责。

当然,的的确确有的教师或者领导要求调动或者换环境,我们校长也要适时放人支持他们新的发展,做到“放一个人,留住一片心”。

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阴天“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学一个月了,但是学校在早操时的集队总是令人不满意。

学生从教室走出到操场很像打了败战的残兵败将,看不到精神抖擞的青春气息。

今天早上集队时,德育处李主任和负责两操的利老师发现初三级的四个班的集队比初一级的还乱。

干脆提出了用一节课的时间留下初三级专门进行十次集队训练。

训练前先提出了“快、齐、静”的具体要求。

第一、二次的训练还是有同学讲话,速度也不快。

但是经过几次的训练,整个初三级的学生集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不折不扣的十次训练。

有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何必小题大做呢,又耽误了一节上课的时间。

其实,今天的一节课的初三级集队训练,我觉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首先,我们抓的是龙头老大初三级,为初一、初二级的树立榜样。

其次,一节课的时间如果训练并强化了一所学校的集队纪律,那我们耽误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其实,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就是要这样“小题大做”,就是要有这样的认真劲。

因为教育要从细处入手,从小事抓起。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晴“课内帮扶”与“课外谈心”开学已经两个月了,从学校行政和教师的谈话和我自己的观察中,发现我现在新到的这所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非常严重。

怎么办?我开始了调研和深思。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学生基础差,又没有人帮助,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二是老师的课堂教学“满堂灌”严重,学生没了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出了“开开心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学生喜欢的课”的要求。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及学生的感受。

同时,还提出开展“课内帮扶,课外谈心”和“一帮一,兵教兵”的活动。

首先,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认真走进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找出优秀生、学困生和后进生。

针对学困生每个科任教师要重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地给予学习上帮助和关心。

针对后进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帮助和关心的同时,重点还要在课外进行谈心,走近后进生的心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老师帮助什么,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心灵上给予关怀。

取得信任,给予关怀。

就这样,从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两手抓”。

在学校狠抓学风、校风、教风的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帮助、谈心、关爱等柔性管理。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晴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一个班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这是基本事实也是客观存在。

我们试想一下:100分水平的学生与30分水平的学生听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和同样的作业,我们教师根本无法达到“面向全体”。

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基础好又聪明的学生总是率先达标、率先完成。

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总比别人慢半拍,始终找不到感觉。

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反正我怎么赶也赶不上他们好的,干脆破罐破摔”的心理。

从而造成“优者更优、差者渐差”的“马太效应”现象。

所以我们老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适合学生的教法才是最佳的;贴近实际的才是最有效的。

每接一个班后,在第一个月的教学中,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

分类后,我分组召开谈心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让他们你追我赶。

A类生在课堂练习环节和布置作业我设计充满挑战的有一定难度和开放度的习题,目的是让他们“吃得好”。

B类生主要设计并布置适量的中等的练习题,目的是让他们“吃得饱”。

C类生在课堂上我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走近他们,给予指导和帮助。

练习和作业侧重在基础性,目的是让他们“吃得下”。

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分层了,水平相近的学生在一起有了平等竞争的环境,容易获得心理平衡感。

对于优生他们知道天外有天,就会激发他们更加勤奋。

而对于学困生,他们知道大家彼此彼此,争取赶上或超过还是有机会和希望的,自卑感得到缓解,信心大增。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小雨校长、老师请戴好您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你说行他就行,你说不行他肯定不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们老师请你千万别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

每个人在骨子里都有被重视被表扬的渴望。

我们以前总是错误地认为:缺点不批改不了,优点不夸跑不了。

其实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学生的优点你不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渐渐地优点就不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