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 考试复习题

微生物学 考试复习题

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 微生物是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类群与分类地位于课本第一页2、 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 种类多、分布广;3). 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4). 繁殖快、易培养;5). 变异易、适应能力强 。

3、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本第3页)4、 什么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任务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规律,研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发掘微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有益作用,消除其有害影响,造福人类。

5、 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与第3题相通)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1)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3) 微生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1、引起各种疾病2、引起工农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霉烂、腐蚀。

因此,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第一章(这一章忘了做)(本章掌握要点即可)1 细菌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2.试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3.试述革兰氏染色机理及其重要意义4.试就作用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比较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糖苷水解酶,可以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对其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细胞壁的合成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故青霉素类只对繁殖期的细菌起作用,对处在静止期的细菌几乎无作用,所以常称这类药为繁殖期杀菌药。

5.什么是伴孢晶体?它在任何细菌中长生?有何时间意义?6.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7.比较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异同第二章1、 试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P442、 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1、无性繁殖1)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2)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2、有性繁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①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②进行减数分裂(下次有性繁殖前),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接合子就成为子囊。

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3、 试述霉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4、 霉菌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各类孢子是怎样形成的?霉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孢子繁殖、有性孢子繁殖和菌丝断片繁殖1)无性孢子繁殖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2)有性孢子繁殖两个性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a)质配:两个性细胞结合,细胞质融合,成为双核细胞,每个核均含单倍染色体(n+n)。

b)核配: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此时核的染色体数是二倍(2n)。

c)减数分裂:具有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

特点:a)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核配后一般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菌体染色体数目为单倍,双倍体只限于接合子。

c)有性孢子包括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等。

5、 毛霉和根霉、曲霉与青霉有哪些异同点?6、 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7、 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8、 试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9、 原核微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1)个体微小(测量单位为μm ,即10-6m)、结构简单(单细胞个体) ;(2) 细胞壁含肽聚糖或假肽聚糖;(3) 除核糖体(70S)外,无其它细胞器。

(4) 原始细胞核(无核膜包裹、无核仁、无固定形态)。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 1. 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2. 能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3. 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其它细胞器。

核糖体为80S。

4. 出现有性繁殖。

第三章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具有细胞结构,即均是细胞型微生物2、名词解释病毒: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病毒粒子:成熟的具有侵染力的病毒个体称病毒粒子。

噬菌体:细菌和放线菌病毒成为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溶源性细菌:整合上噬菌体DNA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

噬菌斑亚病毒:是一类比一般病毒更小更简单的非细胞生物,与一般病毒有显著差别,是病毒学的一个新分支,突破原先以核衣壳未病毒体基本结构的传统认识,有的是仅有核酸或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活体。

3、什么是病毒?病毒与其他微生物有何区别?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病毒的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4、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与结构。

病毒核酸有何特点?病毒蛋白质有何功能?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表现为核蛋白。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构成。

P66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1)构成蛋白质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 因子的破坏;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和入侵;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4)构成病毒的酶,或参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如T4噬菌体的溶菌酶等),或参与病毒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如逆转录酶等)。

一般来说,病毒是不具酶或酶系极不完全的,所以一旦离开宿主就不能独立进行代谢和繁殖。

5、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1)螺旋对称: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烟草花叶病毒(2)立方对称:如二十面体对称壳体——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3)复合对称——大肠杆菌T4噬菌体,由二十面体的头与螺旋对称的尾复合构成,呈蝌蚪状。

(4)复杂对称——痘病毒科的病毒,病毒粒子通常呈卵圆形,干燥的病毒标本呈砖形。

在病毒体表面有双层膜,在病毒中心为哑铃状的核芯,核芯内含有蛋白质和核酸,核酸为双链DNA。

在核芯两侧为侧面小体。

6、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它包括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值规律的实验曲线是一步生长曲线。

1、吸附期游离的噬菌体吸附到宿主细胞。

2、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出新噬菌体的最短时期。

3、裂解期(成熟期)随着菌体不断破裂,新噬菌体数目增加,直到最高值。

4、平稳期(稳定期)7、按寄主范围,病毒可分为哪几种?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通常根据寄主范围将病毒分为脊椎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病毒分类主要依据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及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学性质。

8、简述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

第四章名词解释: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凡能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碳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生长因素:是一类调节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所必需且需求量很小,但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有机物。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营养料)。

固体培养基:一般采用天然固体营养物质,如马铃薯块、麸皮等作为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基质。

亦有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琼脂 1.5%~2.0%) 煮沸冷却后,使凝成固体状态。

液体培养基:把各种营养物质溶解于水中,混合制成水溶液,调节适宜的pH,成为液体状态的培养基质。

(不加琼脂)1、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有哪六大类?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1)碳源 (carbon source) P.88①定义: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

②生理功能:提供碳元素,合成细胞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和代谢产物;同时也提供氢原子、氧原子;提供能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

③种类:有机碳源、无机碳源④微生物对碳源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

(2)氮源 (nitrogen source) P.88①定义: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

②生理功能:提供氮素,合成细胞中的含氮物质(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③ 种类: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分子态氮源等。

④微生物对氮源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

(3)能源 (energy source)①化学物质:有机物、无机物。

②辐射能(光能)(4)无机盐 (mineral salts) 或矿质元素①定义: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的营养物质。

②生理功能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酶的组成;作为酶的激活剂;调节细胞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某些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和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③种类:KH2PO4 、K2HPO4 ;MgSO4 、(NH4)2SO4 ;CaCl2、Ca(NO3)2 ;NaCl ;FeSO4等。

(5)生长因素 (growth factor):P.90-91①定义:是一类调节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所必需且需求量很小,但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有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