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完整版
产生破伤风外毒素:
❖ 痉挛毒素
神经毒素,引起破伤风症候群,刺激保护性抗体 的产生。
毒性强, 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以90-100纳克 (ng )剂量即能致死一只豚鼠)。
通过0.4%甲醛脱毒21--31天,可将它变成类毒 素。
对热较敏感,65-68℃经5min即可灭能 抗原性强 ❖ 溶血毒素 引起马、兔溶血 ❖ 非痉挛毒素
流行病学
1,最易感动物为单蹄兽:马、骡、驴。其次羊、 牛、猪,实验动物豚鼠、小白鼠,人亦敏感。
2,传播途径:伤口感染。狭小而深的伤口,或 伤口中同时有嗜氧的化脓菌,破伤风杆菌大 量繁殖,产生毒素致病。
3,流行形式:散发。
❖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 达25 %~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 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 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破伤风的病理生理
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
溶血毒素
痉挛毒素
局部组织坏死 和心机损害
阻断脊髓对交 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 感神经的抑制 至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
的运动神经质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结合中间联络神经细胞
的突触抑制释放抑制性
血压升高、心率增的传递介质快、体温升高、出汗
a-运动神经系统因失去
随意肌紧张与痉挛 抑制而兴奋性增强
❖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 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 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 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局部红肿发炎
痛苦面容
角弓反张
牙关紧闭
诊断
询问病史,有无受伤的病史, 通过症状观察以及身体上有无伤 口,40-49%不能找出伤口,或 愈合或内部破损。根据病史、症 状可下结论,不需实验室诊断。
培养物中革兰氏染色阳性球拍状的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的周鞭毛
病原
❖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又称强直梭 菌。
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多单个存在; 在动物体内、体外均可形成芽胞, 其芽胞在菌体一
端(图1),似鼓锤状或球拍状; 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 不形成荚膜。
❖ 菌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 改变,伤口甚至无明显急性炎症或可能愈合。 但痉挛毒素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 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 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 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 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经 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 高、自汗等。
破伤风的预防
❖ 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 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 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 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 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 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 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 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 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 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困难、窒息
并发症
❖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 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 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 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并发症
❖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 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 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 酸中毒;
破伤风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 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 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 临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 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国较少,呈散发 性。
病原
破伤风梭菌,属梭状芽胞杆菌 属。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 可在体外形成芽胞,芽胞位于菌体 一端,细菌呈鼓槌状或火柴棒状。 在严格厌氧肉肝汤中发育良好。广 泛分布于土壤、饲料、粪便等。
❖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 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 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 局 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
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 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 于发生。
病理生理
❖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发育为增殖 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 素引致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 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 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 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临床特点
❖ 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 发性痉挛。
❖ 肌肉持续性僵直 逐渐蔓延的肌肉群最后 造成呼吸肌的僵直
❖ 肌肉阵发性痉挛 重者可致喉头痉挛窒息 ❖ 其他 酸中毒 ,脱水,心衰,肺部感染,
营养不良,压疮,舌咬伤等。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平均
6-10天,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潜伏期长短
可能和病灶离中枢神经系统距离、细菌数量、
❖ 芽胞体抵抗力强
破伤风梭菌的周鞭毛
❖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 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 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繁殖体: 对热、普通消毒剂敏感,在有氧的环境下不能 发育。
芽 胞:对热和大多数防腐剂有很强的抵抗力,高压蒸 气120℃需10 min,煮沸需30~60 min才能被 杀灭,对石炭酸和其他化学药品也有一定的抵 抗力,但对碘的水溶液及中性(或弱碱性)戊 二醛液敏感,在短时间内芽胞即被杀死。在日 光和空气中可生存18天,如不经日光直接照射, 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十年。
病灶处理有关。
❖ 前驱期
一般
12-24小时,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
反射亢进、发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
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临床表现
❖ 发作期
1·肌肉持续性收缩
蔓
延: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
→四肢肌→膈肌、肋肌
表现: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劲
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