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5节《天气预报》。
主要内容包括知道获取天气状况的常见方法,学会看天气预报,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并会用其判断天气状况等。
本节课是在详细学习了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之后,且内容为后续学习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等
做好铺垫,体现了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与延续性,且本课时有互动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3)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整体水平较好。
学生知道了大气层的结构,学
习了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掌握了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相关知识。
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理解与观察分析的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天气预报的来源知之甚少,对于天气图并不清楚,不能区分“气象”和“天气”之间的区别。
在心理认知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转化的过渡期,需要以更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图片等来加深其对天
气预报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获取天气状况的常见方法;学会看简单
的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
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难点: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学会利用天气图判读天气状况,并
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技能目标:
1、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2、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建立对天气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五、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查找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和天气谚语,学会看图解答。
共同讨论。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春光明媚,秋风送爽,春秋两季历来是出游的最佳时机,所
以学校一般都会在这两个季节安排活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学校安排春游或秋游活动,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生:天气、时间、地点等
二、新课教学:
师: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
生: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121电话查询、开通手机短消息等方式。
师:天气预报方式特点是:有的听声音,有的看文字,有的图、文、声并茂。
请你说出以上天气预报方式的特点。
(学生关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小组回答)
师:其中,我们接触较多的一般是广播天气预报和电视天气预报。
试一试哪位同学模仿广播员给我们作一次天气预报。
(学生模仿播报员随意播报了一则天气预报)
(1)怎样看天气预报
师:你知道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
(嵊州某日天气预报: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
师生互动,讨论总结:
①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 以下为晴。
②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中雨,大于15毫米为大雨。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③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表示方法。
④空气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