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电大中国文学基础试题答案

2021年电大中国文学基础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基本》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近年诗歌311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3.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与孔子并称“孔孟”。

4.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它创作精神上特点,
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个字。

5.《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班固,其中写得最佳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6.宋元话本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作品,一是以讼狱事件为题材作品,一是以神仙鬼怪故事为题材作品。

7.崔盈盈和张生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传奇故事《莺莺传》。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本上创作而成。

8.“二拍”是凌蒙初编著两部白话短篇故事集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9.陈独秀主编《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9月15日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

10.19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刊登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开始,同步也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诞生。

11.冰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女作家,在故事、诗歌和散文三个方面均有突出成绩。

12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是《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和《民国日报·觉悟》。

1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冯雪峰成立于杭州。

14.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杰出抒情诗人”。

15.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徐志摩,邀请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宣布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16.茅盾说:“志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布尔乔亚‘开山’,也是‘末代’诗人。


17.郁达夫故事集《沉沦》由《银灰色死》、《沉沦》和《南迁》三篇故事构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故事集。

18.当代派诗人代表是出版有《我记忆》、《望舒草》和《劫难岁月》三部诗集戴望舒。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唐宋八人们: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合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第四次文代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0月3
0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请简述关汉卿创作思想内容。

答:关汉卿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黑暗,是元代残酷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一面镜子,具备强烈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战斗精神。

第一类是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阶级矛盾作品。

如知名《窦娥冤》
第二类重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勇敢和机智。

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杂剧,以《单刀会》成就为最突出。

1、
2、简要阐明吴荪甫失败因素是什么?
答:直接因素:杜竹斋倒戈。

性格因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

主线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联合攻打。

3、简述《骆驼祥子》思想意义。

答:重要讲述是旧北京人力车夫辛酸故事。

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旧社会对淳朴善良劳动者所进行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挣脱贫困变化境遇主题。

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变化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

四、阐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阐述《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答:《聊斋志异》是一部具备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文言短篇故事集。

多数故事是通过幻想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时代社会矛盾和人民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独特感受和结识。

作品通过谈狐说鬼手法,对当时社会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限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某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

歌颂生活中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故事集最突出思想特色。

1、结合《春之声》试析王蒙故事艺术风格新变化。

答:《春之声》是王蒙在经历30年坎坷生涯后来,在创作中大胆借鉴“意识流”手法用以体现日益复杂生活和情感代表性作品。

《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体当前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起自由联想,以人物意识流动为构造线索,形成“放射性”布局构造,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将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速度,扩展了故事容量,同步与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现实生活保持和谐。

作品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而不是纯粹意识流故事;注重心理摸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通过了理性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现实主义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