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 银屑病 皮肤病学技术研究
11 银屑病 皮肤病学技术研究
关注银屑病的伴发疾病
代肥糖心高中肿
谢胖尿肌血风瘤
异
病梗压
常
死
病理和生理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细胞分裂周期缩短 正常 450h
psoriasis 37 h
表皮细胞更替时间缩短 正常 28 天
psoriasis 3~4天
病理和生理
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 内的Munro微脓疡
粒层变薄可消失,棘层增厚,表 皮突延长、增宽
地理环境因素:
热带较少;南方发病率较北方低
中国银屑病流发行生病率学逐年上升
624万
1. 2014银屑病治疗指南
自然人群的发病率0.13%
1984年我国患病率 0.123%
2010年北新泾社区患病 率1.05%
2014年推算全国有患者 624万
男女银屑病流患行病病率学基本相同
男女发病一致 年龄:
银屑病 (Psoriasis)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马莉
得了银屑病,觉得好恐 怖,感觉会传染,别人
说这是牛皮癣,是治
不好的,医生怎么办?
概念
俗称“牛皮癣” 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疾病 基本损害:红斑、红色丘疹或斑
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银屑病全球发流病行率病有学很大差异
种族:
白种人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黄种人,黑色人种患病相对较低
关节炎症状与皮损发生相关性
75%患者先有银屑病皮损、后出现关节炎 15%患者银屑病皮损与关节炎1年内同时出现 10%患者先有关节炎、后出现银屑病皮损
关节病型银屑病
PsA 的CASPAR诊断标准(2006年)
明确的炎性关节病(包括关节、脊柱、附着点) 下列5项特征积分累计3分以上
1. 新发银屑病(2分)/银屑病史(1分)/银屑病家族史(1分) 2. 银屑病甲损害(1分) 3. 血清RF阴性(1分) 4. 新发指趾炎(1分)/指趾炎病史(1分) 5. 影像学证据—关节周围新骨形成 (1分)
屈侧银屑病
点滴状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特部位银屑病
头皮——厚积鳞屑,束状发 面部——类似脂溢性皮炎 甲——顶针样凹陷、甲残缺不全
头皮银屑病
面部银屑病
银屑病甲的常见临床表现
甲母质
甲凹点( 70% ) 白甲 甲半月红斑 甲粗糙或碎裂 Beau’s(博氏) 线
甲床
甲分离(52%) 甲下角化过度(40%) 甲油滴变色(鲑鱼斑点) 甲裂片性出血(12%)
过敏
病因和发病机制
某些药物诱发、加重银屑病
心血管病治疗药物:美托洛尔 抗生素:四环素 降糖药:二甲双胍 精神科用药:碳酸锂和枸橼酸锂 非甾体类镇痛药:乙酰水杨酸、
吲哚美辛、布洛芬 其他:干扰素、羟基氯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气候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污染等也会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大部分由寻常型转化而来:
外用药剌激太大 系统用皮质激素停药反跳 上呼吸道感染
皮损:全身弥漫潮红肿胀脱屑(>90%),甲变形脱落 全身症状:发热、畏寒,浅表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异常:白细胞升高,低钙,低蛋白血症 病程长,反复发作,易有并发症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4q31区域是汉族人银屑病所特有 的易感基因位点 ( PSORS9 )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学说
T细胞、树突状细 胞表皮或真皮浸润
一种Th1/Th17细 胞介导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
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包括 咽炎、扁桃体炎、感冒及真 菌感染等
β-溶血性链球菌可诱发银 屑病,特别是点滴型银屑病
乳头部血管迂曲扩张 表皮内和真皮上部淋巴细胞浸润
(主要是T细胞)
临床表现
分型 寻常型 关节病型 红皮病型 脓疱型
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上最多见 (95%) 皮损特点:红斑、斑丘疹或丘疹,可融合成斑块,表
面厚积银白色鳞屑
好发部位:头皮、四肢伸侧,尤其肘、膝关节伸侧及
腰骶部,广泛对称分布
Ⅰ型银屑病:有家族史, 发病年龄≦40岁
Ⅱ型银屑病:无家族史, 发病年龄﹥40岁
1.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12月第1卷第4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种多基因遗传决定的 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 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学说
10%-39%的患者有家族史,并有 遗传倾向
受控于第6号染色体(17q)短臂 上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 与银屑病明显相关
病程经过缓慢,痒不明显,冬重夏轻
寻常型银屑病
三联征 (Auspitz 征)
蜡滴现象: 刮除厚层鳞屑, 犹如蜡滴
薄膜现象: 刮去鳞屑见淡红色 发光半透明薄膜
点状出血现象: 刮去薄膜出现出血点
寻常型银屑病
分类
斑块状银屑病 屈侧(反向)银屑病:真菌感染(马拉色菌) 点滴状银屑病:链球菌感染
斑块状银屑病
HIV 感染可加重银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因素
紧张及应激事件可促发 或加重银屑病
内分泌
部分女性患者发病与妊娠、 月经和分娩哺乳有关,但缓 解、加重无明确规律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伤
局部外伤处可诱发银屑病,包括皮肤损伤、 身体创伤及蚊虫叮咬等
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
银屑病甲
银屑病甲沟炎
寻常型银屑病
根据病情发展分为三期
进行期
病情发展阶段,皮损范围扩大、鳞屑增多增厚、基底浸润明显、
新皮损不断发生
当有外伤、情绪紧张、感染等刺激时,会出现同形反应
静止期
皮肤的炎症停止发展,无新皮损发生
退行期
皮损缩小变薄、颜色转淡,色素减退/沉着、皮损可自行消失
脓疱型银屑病
指由创伤或其他有害刺激因素诱发并产生与原有疾病特 征相同的病变
银屑病患者中同形反应发生率为11-75%,多发生在进行 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吸烟、饮酒
吸烟是诱发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女性 饮酒会诱发或加剧银屑病本身的病理过程
饮食、过敏
牛、羊肉富含花生四烯酸 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 10%左右的银屑病患者对尘螨、粉尘和霉菌
分类: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掌跖脓疱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 --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 --儿童脓疱型银屑病 --环状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局限型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地图舌,肝损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