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1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1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2课时)第一课时城市化及进程【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的外部形态及城市的内部结构,那么,在它们的变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用地、数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读P31图2.16看长江三角洲1985年与2000年城市数量、城市规模都有哪些变化?〔板书〕一、城市化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总结①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②城镇等级升级。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板书〕1、城市化的定义:〔过渡〕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城市化还有哪些标志呢?〔点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标志。

〔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过渡〕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思考一下这些变化的原因与结果----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口向城市移动的呢?〔板书〕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 2.17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2)推力:指那些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差;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多,说明经济发达,所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城市人口的比重也越高。

〔板书〕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存在差异〔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请同学们,读图2.19,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P35活动题。

〔板书〕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学生回答P35活动题。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板书〕2、世界城市化进程:〔过渡〕请同学们读案例4,通过案例明确如下问题:①案例4是图2.19的具体实例。

②图2.21和2.22用伦敦市的发展来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③案例中的文字和图 2.23说明英国、英格兰地区城市化过程:城市数目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学生讨论〕结合图2.19和上述案例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请同学们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提示〕读取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点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提示〕比较 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

〔点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3.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点拨〕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

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结合课堂练习题加以理解巩固。

〔课堂练习〕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B.城市的用地规模大小C.大城市数量的多少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3.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错误叙述是()A.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B.发达国家发展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慢C.发达国家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水平低D.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4.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且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6.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AB表示_ ________国家的总人口,CD表示______国家的总人口,其中A表示___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口,C表示__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口。

(2)2000年世界总人口达______亿,其中发达国家总人口约______亿,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世界城市人口约______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大约是发达国家的________。

〔练习答案〕1.A 2.D 3.B 4.A 5.C6.(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2)60 15 1/3 30 1/2 二倍【板书设计】一、城市化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标志: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2)推力: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世界城市化进程:【教后反思】本部分内容数据、图示很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些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的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24思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学生回答〕〔点拨〕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过渡〕城市化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影响及来源危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点拨纠正〕 〔过渡〕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读图2.25,看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板书〕2.不利影响: 〔讨论并完成下表〕污染源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污染工业生产、生活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噪声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过渡〕以上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那么,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阅读图2.26,看P37“活动”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点拨〕(1)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

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 1 20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影响及来源危害 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圈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使城市水质受到影响。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受到影响生物圈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过渡〕从上面第(3)个问题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采取恰当措施加以改善,那么如何改善呢?阅读案例⑤及P38“活动”思考回答〔板书〕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点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