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1.3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格式 (3)第二章:三相变频电源介绍 (3)第三章MATLAB软件的介绍 (4)第四章:整流电路的设计 (5)4.1 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5)4.2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 (6)4.3 整流模块的计算及选型 (10)第五章:逆变电路的设计 (13)5.1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 (13)5.2 二极管和IGBT参数选择 (16)第六章:SPWM逆变电路 (18)第七章:驱动电路 (22)第八章:MATLAB软件仿真 (22)第九章:附录及参考文献 (25)第十章: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6)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电力电子计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
2)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培养运用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5)提高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2、课程设计的要求题目:三相变频电源的设计注意事项:1)根据规定题目进行电力电子装置设计2)通过图书馆和Internet广泛检索和阅读自己要设计的题目方向的文献资料,确定适应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案。
首先要明确自己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
设计装置(或电路)的主要技术数据主要技术数据输入交流电源:单相220V,f=50Hz。
交直变换采用二极管整流桥电容滤波电路,无源逆变桥采用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主电路,控制方法为SPWM控制原理输出交流:电流为正弦交流波形,输出频率可调,输出负载为三相星形RL 电路,R=10Ω,L=15mH3、设计内容:1)整流电路的设计和参数计算及选择(整流电路工作原理、输出波形分析、整流模块的计算及选型、滤波电容参数计算及选型)2)三相逆变主电路的设计和参数选择(结合负载阐述三相电压型无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输出相电压、线电压波形;对开关器件和快恢复二极管进行计算选择及选型)3)三相SPWM控制及驱动电路的设计:根据SPWM调制原理分析逆变电路的输出相电压、线电压波形;设计驱动电路;选择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
(SPWM集成控制芯片或分立元件构成。
驱动模块有:日本富士EXB系列或三菱M579系列)4)画出完整的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仿真研究和分析。
3、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要求具体电路方案的选择必须有论证说明,要说明其有哪些特点。
主电路具体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应有计算和说明。
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必须在检索、阅读及分析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剖析、提炼,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或装置)。
课程设计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给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自己的研究体会。
设计报告最后给出设计中所查阅的参考文献最少不能少于5篇,且文中有引用说明,否则也不能得优)。
4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系统主电路、控制电路等详细的设计(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
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样。
5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主电路的分析说明,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设计。
报告最后给出所设计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标准电路图,不同频率下输出电压电流波形,驱动控制电路中驱动信号波形以及其它主要波形,6 、课程设计用纸和格式统一课程设计用纸在学校印刷厂统一购买和装订,封面为学校统一要求。
要求图表规范,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设计报告不少于20页第二章:三相变频电源介绍三相变频电源以MPWM方式制作,用主动元件IGBT模块设计使本机容量可达200KVA,以隔离变压器输入及输出,来增加整机稳定性,特别适应感性,容性及特殊负载,负载测试和寿命试验可靠性高。
三相变频电源特点:1)高频MPWM设计,IGBT功率推动,体积小、可靠性高、噪音低。
2)效率达85%以上3)反应快速,对100%除载/加载,稳压反应时间在2ms以内。
4)超载能力强,瞬间电流能承受额定电流的300%5)波峰因素比(CREST FACTOR RATIO)高于3:1。
6)具过压、过流、超温等多重保护及报警装置本文设计的三相变频电源将使用交—直—交整流—逆变电路和PWM驱动电路实现三相变频电源。
第三章:MATLAB软件的介绍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本文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测试第四章整流电路的设计4.1. 整流电路工作原理4.1.1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电路原理分析在0到180度VD1和VD4导通,在180到360度VD2和VD3导通。
使流过电阻R 的电流始终为正,规律总结如下表;Ωt0~π π~2π二极管导通情况VD 1和VD 4导通、VD 2和VD 3截止 VD 2和VD 3导通、VD 1和VD 4截止 u d|u 2| |u 2| u VD u VD1,4=0,u VD2,3= -|u2|u VD3=0, u VD1,4= -|u 2| U d⎰=π0229.0)(d sin 21U t t U ωωπVD 1VD 2VD 3VD 4a)u 2R a)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b)VD 1VD 2VD 3VD 4AC +-R u d b)交流输入正半周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图 VD 1VD 2VD 3VD 4AC +-c)R u d c)交流输入负半周单相 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图4.2 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4.2.1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图及波形4.2.2 电路原理分析该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是,在u2正半周过零点至t ω=0期间,因u2>ud,,故二极管均不导通,次阶段电容C 向R 放电,提供负载所需电流,同时ud 下降。
至t ω=0之后,u2将要超过ud ,使得VD1和VD4开通,ud=u2,交流电源向电容充电,同时向负载R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图 b)0i 2u d θδπ2πωti 2,u d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波形供电。
设VD1和VD4导通的时刻与u2过零点相距δ角,则222sin()u U t ωδ=+ (1-1) 在VD1和VD4导通期间,以下方程成立式中,ud 为VD1、VD4开始导通时刻直流侧电压值。
将u2代入并求解得22cos()c i CU t ωωδ=+ (1-4)而负载电流为222sin()R u U i t R R ωδ==+ (1-4)于是设VD1和VD4的导通角为θ,则t ω=θ时,VD1和VD4关断。
将()0d i θ=代入式(1-5),得tan()RC θδω+=- (1-6)2222cos()sin()d c R U i ii CU t t R ωωδωδ=+=+++(1-5) 2(0)2sin d u U =δ (1-2)201(0)td c u i dt u C+=⎰ (1-3)电容被充电到t ωθ=时,222sin()d u u U θδ==+,VD1和VD4关断。
电容开始以时间常数RC 按指数函数放电。
当t ω=π,即放电经过πθ-角时,ud 降至开始充电时的初值22sin U δ,另外一对二极管VD2和VD4导通,此后u2正半周的情况一样。
由于二极管导通后u2开始向C 充电时的ud 与二极管管段后C 放电结束时的ud 相等,故下式成立:222sin()2sin RCU t eU πθωωδδ-+= (1-6)注意到δθ+为第2象限角,由式(1-6)arctan()RC πθδω-=+ (1-7)在RC ω已知时,即可由式(1-8)求出δ,进而由式(1-7)求出θ。
显然δ和θ仅有乘积RC ω决定。
4.2.3.主要的数量关系1)输出电压平均值 空载时,R =∞,放电是间常数为无穷大,输出电压最大,22d U U =。
arctan()2sin ()1RC RCRCRCe eRC ωδωωωδω--=+ (1-8)整流电压平均值Ud 可根据前述有关计算公式推导得出,但推导繁琐。
空载时,22d U U =重载时,R 很小,电容放电很快,几乎失去储能作用。
随复合的增加,Ud 逐渐趋近于0.9U2,即趋近于负载时的特性。
通常在设计时根据负载情况选择电容C 值,使352RC T ≥,T为交流电源的周期,此时输入电压为21.2d U U = (1-9)2)电流平均值 输出电流平均值R I 为dR U I R =(1-10)在稳态时,电容C 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相等,且电压平均值保持不变。
相应的,流经电容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又由d c R i i i =+得出d R i i = (1-11)在一个电源周期中,id 有两个波头,1VD 、4VD 和2VD 、3VD 。
反过来说,流过某个二极管的电流VD i 只有两个波头中的一个,故其平均值为22d RdVD I I I ==(1-12)3)二极管承受的电压 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最大值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的最大值,即22U 。
4.3 整流模块的计算及选型 4.3.1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21.2 1.2220264()d U U V ≈=⨯= 后级电路的输出相电压为2010.4710.471 1.2220124.344()2UN UN d U u d t U V πωπ===⨯⨯=⎰逆变电路输出侧负载为+=10Z 65.5j (Ω) 逆变输出电流47.2983.1065.510344.124-∠=+==j Z U I UN (A )输出有功功率⨯⨯⨯==83.10344.1243ϕICOS mU P U N 0.871=3517.2W 设逆变过程中有功功率不变,则整流输出电流为30.1508712642.3517=⨯==ϕCOS U P I d d (A )整流输出侧阻抗值为)(25.1730.15264Ω===d d I I U Z又22()l Z R L ω=+47.29arctan==R wLϕ解得;R= 15.01)(Ω L=0.027(H)由3~52RC T≥得 C=1666.6~2776.0)(F μ考虑到电网电压波动±10%,则电容所承受的最高电压为max 22(110%)2 1.1220342.24()C U U V =+=⨯⨯=故电容耐压值为 m a x 1.5 1.5342.24513()C UV ⨯= 上网查询可以选择东莞市山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550v3300F μ的电解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