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论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论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教材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素质,实现专业发展。

本文针对当前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自我发展,立足校本,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职业专业化;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探究和实践历程,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的过程。

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是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政治教师只有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掌握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为祖国的建设大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因此,本文围绕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系统地阐述了中学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中学政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中学政治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希望从理论上为一线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不断适应新课程,使教学更专业化,自身素质得到质的提高。

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基石……要让教师参与发展课程,其出发点是因为教师乃是在学校、在班级碰到实际问题的最大知情者。

不能设想我们的教育改革没有教师参加是可以完成的,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神经中枢。

”①可见,任何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和态度,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及其专业化水平。

课程改革的成功或失败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种反映。

教师的课程理解水平、课程修养,对课程发展、课程改革的作用是明显的。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课程改革的引导和规范,要结合课程的新特点不断的完善自身发展,使专业化成为有现实意义的专业化。

②通过对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新特点的分析,作为课程实施关键环节的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

在教育观念上面临由“教知识”转变到“教学习、教做人”的要求。

长期以来的素质教育,教师已经形成并逐渐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只要让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考试成绩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那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的事情。

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和目标与教师的这种生存惯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③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教师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书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去研究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观,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观来评价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中学政治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即在课程价值取向上要从原来的以升学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课程观。

④此外,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自己只管教政治的局面,打破学科的界限,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教会学生做人,真正成为学生的德育教师,而不是只会教授政治课本的“填鸭式”教师。

在专业发展方面面临由“单一经验积累”到“合作反思”的要求。

要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应当形成自主的、反思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得这种学习方式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核心,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积①〔埃及〕侯赛因·卡迈勒·巴哈丁著,王道余译:《教育与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埃及〕侯赛因·卡迈勒·巴哈丁著,王道余译:《教育与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刘景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所以政治教师在做好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使教师之间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等互助、精诚合作的教师共同体。

此外,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量地进行;在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当然,教学反思的思考对象必须是自己的职业实践活动,和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遇到问题主动探究,调查、收集并处理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在教学方式上面临由“单向灌输”到“引导帮助”的要求。

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过程,而且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一理念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的。

教学,教学——教师要教,学生要学。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着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与此相反,传统的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向学生进行单向度地灌输知识,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填鸭式教学”。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激励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⑤同时,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对待学生上面临由“管教”到“指导”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是最高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还要看到学生自身的独特性,知晓他们的年龄特征。

⑥此外,还要意识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会传授知识还要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政治教师通过系统地持续地学习和把握政治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能有效发挥中学政治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政治导向、能力培养、道德规范、法制观念强化、心理素质优化和审美情操陶冶等作用,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思想合格政治过硬的接班人的过程。

1.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

教师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称为道德高尚,受人尊重的人。

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益至上”的市场观念的冲击下,教师在自身德行上开始有所放纵,使得“师德”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德重视。

《课标》给政治课的定位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其课程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⑦这就决定了政治课育人的特殊教育目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⑧国内也早有学者提出“以心育心,以德育德”。

当然这并否认其他学科教师的师德不重要,而是说政治这门课程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其专⑥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⑦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⑧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5.业化最为重要的方面。

我们只能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具备基本的师德,但是对政治教师而言,教师本身的道德水平正是其专业化的灵魂所在,更具有本体的价值。

2.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素质政治教师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

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政治教师素质的根本,较高的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成为合格政治教师的最起码要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常听到有政治老师说,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不信,为此感到很苦恼。

诚然,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但本人认为,要让学生信,首先要自己信。

如果政治教师自己都不信自己教的内容,又如何让学生信?而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政治教师并不相信自己教的内容。

只有教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深信不疑,真学、真信、真用,学生才会产生对科学理论的热切向往。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时政情结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有素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政治教师应有的素质。

《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关心国际国内时事形势”;“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⑨这就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把追踪时政热点,关注国内外时事形势作为自己应有的专业素质。

一个政治教师如果没有对现实敏锐的触觉.就不会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

别人可以不关注时政,可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关注,必须研究。

当然,时政热点涉及的面比较广,我们这里所说的时政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能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争议的问题,是学生亟待了解并急于解答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