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ppt课件
3. 生活习惯不良:如食物渣滓过少,液体摄 入不足,肠道受刺激不足。
4. 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丧失:如忽视便意, 抑制排便,不定时排便。
5. 自主排便反射减削:滥用泻药或灌肠,造 成排便的依赖性。
6. 神经病变:由于肠神经异常,如肠道神经 发育不良。
7. 直肠、盆底肌解剖结构功能异常:如直肠 前突,直肠内脱垂、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 大等致出口梗阻。
五项,持续3个月以上,即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一.结肠、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所致便秘:这 些部位的良、恶性病变(肿瘤),炎症性和 肉芽肿性病变,肠系膜血管梗塞,硬皮病, 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门和直肠闭锁, 痔疮,肛裂,以及肠外肿块压迫,肠粘连, 疝嵌顿等,这些疾病经临床检查、肠镜、x 线等检查,可鉴别。
三.X线检查:可了解结肠有否占位病变、结 肠通过时间。但观察粘膜情况效果欠佳。
诊断要点
一.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 2次排便时间隔3天以上。
二.排便困难、费力。 三.大便干结、质硬或呈硬球状,或大便粘滞。 四.排便不尽感或排便不适、疼痛。 五.经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 六.具备上述一、二、三、四中任何一项及第
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便秘:麻痹性腹膜炎,甲 亢或甲减、铝中毒等,都有相应的生化指标 改变和物理诊断结果。
三.腰、尾段脊髓占位病变所致便秘:行CT、椎 管造影等检查可鉴别。
治疗
• 一、辨证治疗
• 便秘辩证分为虚实两类,实则泻之,虚 则补之为原则,实秘者以清热行气通下 为法,虚者以益气、养血、滋阴、润下 为法。
• 主证:大便不畅,但粪质不坚,腰背酸冷, 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腹中冷痛,舌淡 苔白,脉沉迟。
• 治法:温润通便
• 方药:济川煎加味
• 当归15,牛膝15,肉苁蓉30,升麻10, 枳实15,附子10,干姜10,破故纸30, 锁阳30.
4. 阴虚秘
• 主证:便秘较久,干结难下,心烦失寐, 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头面阵热,舌红苔 少,脉细数。
升麻10,柴胡10,防风15. • 加减:大便燥结甚者,加火麻仁30,郁李仁30
以润肠通便。
2. 血虚秘
• 主证:大便干。 • 方药:润肠丸加减。 • 火麻仁30,当归15,桃仁15(打碎),
肉苁蓉30,熟地20,何首乌30.
3. 肾虚秘(阳虚)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本病属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肠传导 功能失常所致。
1. 大肠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厚味 以及高热伤津,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形成 便秘。
2. 气机郁滞:忧郁思虑过度,坐卧过久,过 少活动,致肝脾气滞,气机不畅,腑气不 通,形成便秘。
3. 气血津液亏虚:久病精衰或久病、产后耗 气伤津,肠道失于濡润,气虚传导无力以 致虚秘。
•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 方药:六磨饮加减
• 槟榔15,木香10(后下),枳实20,乌 药15,柴胡15,沉香10(后下),青皮 10,白芍30。
• (二)虚秘
1. 气虚秘 • 主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虽有便意但努挣难
下,甚至汗出,大便或不干结,舌淡胖或有齿印, 脉细无力。
• 治法: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 黄芪30,党参30,生白术30,当归15,陈皮10,
4. 年高体弱:阳虚阴盛,阴寒凝集,阳气不 通,腑气壅遏,可形成便秘。
总之,本病病位于大肠,与肺、肝、脾、 肾相关。
• 二、西医
• 认为便秘的原因有: 1. 排便动力缺乏:如年老体衰,肥胖或过于
消瘦,多次妊娠,经产妇引起腹肌、肠平 滑肌、提肛肌功能衰弱。
2. 结肠痉挛:情绪过于紧张疲劳,结肠功能 紊乱,可引起便秘或与腹泻交替发生,如 IBS。
临床表现
• 一、症状
• 2-3天以上,甚至一周不排便,或全无 便意,或仅有矢气;或有便意,但临厕 则排不出,挣努难下,排便时间延长, 或完全无粪便排出。或排出粪便硬结, 如羊矢、球状等。有的因肛裂而便后滴 鲜血,有的带粘液,或大便虽不硬结但 粘滞不爽。
• 二、体征
• 腹部发胀,无明显压痛,可扪及条索状 便块,直肠指检可触及粪便。
• (一)实秘
1. 热秘
• 主证:大便干结,口干燥渴,腹胀痛,小便赤,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 治法:清热润肠,泻下通便。 • 方药:麻子仁丸加味 • 厚朴15,枳实15,大黄10(后下),麻子仁30,
北杏仁15(打碎),白芍15,生地30
2. 气秘
• 主证:大便艰涩难下,胁肋胀痛,嗳气, 呃逆,纳呆,腹胀,排便不畅,后重窘迫, 舌苔薄白,脉弦。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便秘是指在临床上的排便次数减少,或 排便困难和粪便干结或粘滞难排,症状至少持 续3个月以上,呈慢性过程。
• 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3次/周;25%以上时间 排便费力;25%以上时间粪质硬或呈球状; 25%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而行肠镜检查及 钡灌肠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亦称习 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其过程很少有腹痛发 生,或有轻度腹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 老年人较多见,可达30%,可发生于多种疾病 过程,也可单独出现。中医将本病称为“大便 难”、“脾约”、“热秘”、“虚秘”,一般 称“便秘”。
• 三、常见并发征
1. 肛周疾病:长期便秘者,可诱发肛裂、 痔疮,可致肛门疼痛及便血。
2. 结肠炎症性息肉。 3. 结肠憩室。
4. 结肠黑色病变:属长期应用含蒽醌类的 泻药所引起。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大便常规及潜血实验:需观察大便的形 状、大小、坚度,有无脓血粘液,有否 潜血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粘膜病变、息肉, 排除结肠占位病变等。
• 治法:滋阴润燥
• 方药: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 生地30,山萸肉15,丹皮15,玄参30, 麦冬15,火麻仁30,柏子仁30,瓜蒌仁 30.
二.中成药
1. 便秘通口服液,每次1-2支,日3次;芪蓉口服 液,每次1-2支,日3次。有益气温阳通便之作 用,适用于老年人便秘。
2. 五仁润肠丸,每次9克,日2次;麻仁软胶囊, 每次4粒,日2次。有润肠通便之效,可用于虚 人、老人、产妇之便秘,药性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