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9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9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前面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

同时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误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这一部分内容没有掌握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在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学情分析】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其中“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等【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复习数的组成,为学习“凑十法”作好铺垫↓↓探究新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巩固应用→熟练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课堂小结→明确“凑十法”的算理【复习导入】1.填空。

师:观察这些分解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小黑板上出示五角星。

(1)要想数出一共有多少个五星,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2)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演示:先数出十个圈起来,看外面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特别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看谁能把下面的知识学得更出色。

【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89页情境图师: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分析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提炼问题并用算式表示:9+4=K。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合作,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生独立思考解决办法,有想法后,开始和同学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请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展示你们的方法。

学生汇报:生1:我们是数出来的。

1、2、3、4……12、13,一共有13盒。

生2:我们是看箱子里有9盒饮料,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3:把外面的一盒拿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生4:我们是用小棒代替饮料,摆出来的。

师: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多少?(请你边摆边说)学生到视频投影下摆小棒。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演示学生说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从右边的4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左边,左边就有了10个,右边还剩3个,一共就是13个。

第二种方法:从左边的9根小棒里拿出6个放在右边,右边就有了10个,左边还剩3个,一共就是13个。

师:这两种摆法都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13根小棒,但哪一种方法更好?好在哪儿?学生讨论并小结:先从小棒少的一边分出1个和另外9个凑成十,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这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师:根据这种摆的过程说一说9+4=?怎样思考?师提问: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生:因为9和1加起来就是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脱离小棒,抽象算式。

师:我们可以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大家请看:请大家根据老师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师强调: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比较简便,把9凑成10需要加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巩固应用】教材第89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错误!第2课时8、7、6加几(1)【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教材分析】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第一步是老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凑十法”。

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十法”来解决,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

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这些算式,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然后设计8加9的计算,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在学习9加几的时候,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但由于是单一的练习,只知道机械地分出一个1来,为什么要分出1来却不太清楚,所以在学习8、7、6加几的时候对要分出几来凑十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在感知“凑十法”简洁性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8、7、6加几与9加几思维过程的异同,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难点: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复习旧知,为新课准备↓↓探究新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巩固应用→熟练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课堂小结→明确8、7、6加几的算理【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计算9加几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生: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先把9加1凑成10,再用几加几,得十几。

师:现在我们再用这种方法做几道口算题,看谁看得又快又对!要看清题目哟。

(视频投影展示口算题目)9+5=( ) 9+3=( )9+4=( ) 9+7=( )9+9=( ) 9+6=(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答。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

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视频投影仪展示口算题目) 8+( )=10 7+( )=106+( )=10 8+2+6=( )7+3+2=( ) 6+4+4=(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相信下面的题目也难不倒大家的,试一试吧!【探究新知】1.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情境图)(1)图上说了什么事?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2)怎样解决“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学生回答,师板书算式:8+5=( )(3)探索8+5的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展示汇报。

方法不只一种,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使用“凑十法”。

师:在运用“凑十法”的过程中,我们把几分成了两部分?谁能完整地边摆边说出这个过程?试一试。

学生用小棒边摆边说凑十的过程,并用板书来完成。

2.学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算法。

小组代表汇报:用“凑十法”计算。

口述算理,并板书过程。

3.归纳算法特点师:想一想,我们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师: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时,都可以运用“凑十法”,只不过8加几的题目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7加几的题目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的题目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巩固应用】1.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对每组算式进行对比,再计算。

2.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3题。

3.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哪些计算方法?【板书设计】8、7、6加几(1)第3课时8、7、6加几(2)【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教材分析】本课时通过计算8+9=?及9+8=?让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它们的和不变。

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进行计算时,可以重新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主要是看把哪个数凑成十,把哪个数分成哪两个数的和。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推想出得数的,蕴含着简单的推想过程,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及8、7、6加几的方法。

对于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再运用“凑十法”计算并不困难;再加上理解了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得数不变,这部分内容学起来就很容易了。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探究新知→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巩固应用→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回顾知识迁移,思考算法【复习导入】1.开火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题。

2.口算。

9+7=( ) 7+6=( )8+6=( ) 9+8=( )6+5=( ) 9+4=( )8+7=( ) 8+5=( )9+6=( ) 8+4=( )7+5=( ) 6+5=( )【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题:8+9=K1.独立想办法计算。

2.学生汇报不同的做法,课件显示。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想:9+8=17 8+9=173.看课件回答问题。

师:哪种方法能很快算出得数?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分析: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是我们在前面两节已经学过的。

第三种方法是把加数交换了位置,知道了9+8=17,直接就能得出8+9=17。

4.课件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与它们结果相等的算式。

师:老师给出一些算式,你能试着写出和它们的得数相等的算式吗?来试一试吧!7+5=( ) 7+8=( )8+6=( ) 6+9=( )2+9=( ) 7+9=( )8+5=( ) 5+6=( )【巩固应用】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把这里的题目做成数字转盘,让学生在抢答结果之后,再说交换加数位置后的算式及结果。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错误!KK第4课时5、4、3、2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前面所学习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另一种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的计算,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