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谈信息化战争记者周仲全观点点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实现战争零伤亡。
●过去“兵法”中最明确的战争三层次——战术、战役、战略,将越来越模糊。
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乱了三个层次,在现代战争过程当中,指挥员的眼睛里只有目标,集中一切力量对目标进行打击,这就是“效果中心战”。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包括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在网络上联成系统,综合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到真正实现联合作战的时候,有可能陆海空这样的传统军种都不复存在了。
●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
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记者:很感谢张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
从阿富汗战争中追杀塔利班武装头子的无人战机,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闪亮登场的数字化部队,我们常听到“信息化战争”这个名词。
今天请张老师谈谈“信息化战争”。
张召忠:这一主题很好,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信息化战争”,我尽量讲解得通俗一些。
记者:先谢谢张老师。
请张老师先说说信息化战争是从哪年开始的?我军是否已经进入信息化建设?张召忠: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
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记者:至今为止,美国的哪场战争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有没有这样的战争?张召忠: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
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
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
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记者:这三场战争可以理解为美国在实践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并逐步走向成熟。
实际上美国的机械化战争已经很成熟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美国实行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军事变革的催化剂是什么?张召忠: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
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
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
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
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
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
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记者:面对强敌,我们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张召忠:以强制强,以高制高。
打赢或制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必须要拥有高新技术军事装备,我们现在必须做好信息化战争准备。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记者:您刚才提到,科学技术是军事变革的原动力,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这是不是说机械化战争已经过时了?张召忠:有很多人认为机械化过时了,没用了。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我们强调信息化战争,并不是说机械化战争已经被淘汰了。
信息化是要在实现了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后,才能实现。
而且信息化与机械化起码还要并行一二百年。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张召忠: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
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
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
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
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记者:就是联合作战?张召忠:联合作战是大家听的比较多的一个名词。
美军为此进行了三十五年的努力,预计到2020年才能完成联合作战。
以前的美国陆海空三军是相互独立的,1986年美军先从体制上开始联合。
后发展到三军在网络上进行连接,现在的美军实现了网络上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下一步美军在全球信息网络上进一步努力,把美军的所有作战单元在全球系统进行连接,使他们成为更大的系统。
具体地讲,联合作战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像三个鸡蛋一样,陆海空三个鸡蛋是分立的,没有联系。
第二阶段,陆海空还是三个鸡蛋,蛋黄有,但是蛋清部分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到2020年真正实现联合作战的时候,三个鸡蛋打在碗里搅和匀了之后就变成鸡蛋汤了,鸡蛋的概念没有了。
到那时候,有可能陆海空这样的传统军种就取消了,将不再存在了。
所以讲到联合作战,我要说三句话: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网络化,没有网络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联合作战。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这样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化,一体化作战。
记者:听了您的讲解,我个人认为这种信息化战争仍然要讲究“兵法”。
例如,“斩首行动”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主要环节,不就是我们说的“擒贼先擒王”吗?张召忠:当然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家的战争理论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一点不容置疑。
但我们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兵法”。
1986年美国的约翰·沃特空军上校提出“五环打击理论”,就是“把敌人当作一个系统来打”。
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把人体分成这样的三个部分:首先是首脑。
人的头相当于作战的C4ISR系统,是指挥控制系统。
第二部分是人的内脏,这些系统相当于战争时期的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等生活物资;还有人的骨骼、肌肉、血管,相当于战争当中的电力、交通、桥梁、网络等等,这是对战争的支持系统。
现在战争开始了,按照五环理论,首先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打击,而不是打击武装力量这样的外环系统。
这就是我们在伊拉克战争看到的现象。
战略目标就是打击重心。
萨达姆的政权是战争的战略和战役重心,所以战争自始至终都围绕“斩首行动”。
整个战争体现了一切围绕一个总的战略目标,集中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有政治力、科技力、军事实力,所有的形成一个重拳猛击的态势。
战争过去分三个层次:战术、战役、战略。
这是“兵法”中最明确的。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发展,这三个层次越来越模糊。
因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乱了三个层次,在现代战争过程当中,指挥员的眼睛里只有目标,不管兵力部署在哪个地方,都会对目标集中火力进行打击,这个时候集中一切力量对目标进行打击,就是所谓的“效果中心战”。
“效果中心战”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的要素:时间上要同时,就是实时化;空间上要同步,就是全维一体化;层级上要统一,要把战略、战役压缩,实现横向扁平化。
打赢信息化战争还要靠人民战争思想记者: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您刚才讲到了信息化战争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
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张召忠:人民战争的思想是相信和依靠人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根本利益而进行战争的战略指导。
可以肯定地说,人民战争思想永远不会过时。
对于这个问题,我讲这样几个观点: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
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
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
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
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
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民战争不是人海战争。
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
当然,这是一般战略意义上的划分,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这些则是在联合作战层面上的问题,联合作战层面要用联合作战的概念去解释,不要与人民战争相混淆,人民战争是指导联合作战的。
记者:我赞成您的观点,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确实存在民技军用,军技民用的事实。
这也是我党我军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很好体现。
反过来,这是不是对推动我国国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捷径?张召忠: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不同的是,我国国防在发展机械化的同时也在发展信息化,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让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竞争。
这是降低新装备研制费、采购费和维护费,实现我国军事装备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捷径。
在军事装备信息化建设上,除了核心技术要掌握在军队手里,其他技术经过评估后应该尽量采用民用技术。
事实上,很多民用技术和产品,比如软件、计算机、宽带等,只要符合军用标准,制造过程符合武器装备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就可以作为候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