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陈)

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陈)

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
巴闸小学陈立宁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在转变,我发现孩子的心
理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出现的情况大概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心理压力过重,学习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从而引
发精神过度紧张、脾气暴躁,焦虑、抑郁、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第二种是由于自身基础差且不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激烈的
竞争中,觉得学习无望,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情绪严重,从
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消极懒散、意志薄弱、无心向学等情况。

学习的注意力也不那么集中了,课堂上每个学生收获的知识也
高低不同了,存在较大悬殊。

怎样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呢?
一、上好心理教育课再训练。

每周上好一节班队会教育课,用身边的故事让孩子感受,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在耳濡目染、潜移
默化中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踏实的道理。

但是,光明白道理而
没有强化训练仍是无效的,必须把讲道理与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训练的方法主要是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让孩子力所
能及、高效率地完成,如品德与社会课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
内,要背诵3个问题,语文课上在一定的时间里积累几条好词
佳句……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后,就满足学生某方面的要求、给
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让学生亲自品尝到专心学习的甜头。


训练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检查,或者适当点拨有困难的学生,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学生。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专心
学习的习惯就能养成。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踏实、专心,最忌讳浮躁、三心二意、脑力不集中。

学生学习的时候,必须做到“入境”、“入静”、“入心”,即做到目的明确,
思想集中,心里踏实,适度紧张。

一旦坐下来,必须明确先干
什么,再干什么。

每干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不想其他,而
且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越是年龄
小的孩子,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多下功夫。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好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学生才静的下心来学习。

为了让学生的
课外学习能够形成自觉。

我对学生提出学习要做到“比、学、赶、帮、超”,这五个字的含义让他们深刻领会,学生容易形
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了学习的
状态,就能沉下心来学习。

孩子在学习时,教室里尽量保持安静,在学生学习时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快乐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是推动孩子静下心来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之一,没有兴趣就很难调动她的积极性。

而学生的兴趣往往会被外界事物的表面特点所左右,不能产生较强的、持久的、主动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快乐学习。

要做好以下几点:
1.有趣的导入。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

为此,从教材的特点出发,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2.让孩子对学习入迷。

要使学生学习入迷,关键是要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感兴趣的原因无非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让
孩子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和好奇(课程魅力、知识
魅力)。

3.轻松氛围、积极参与。

四、架起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中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不搭理、老师冤枉等等,处理不当
压抑在心里也会影响孩子静不下心来,无法专心上课。

这就要
求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时了解他们的状态,就需要
沟通。

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发现他们心理问题,及时加以正确引
导化解矛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另外,我认为现在孩子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和父母也有较大
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能
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从小就让他们形成学习不重要挣钱最重
要的想法。

学与不学一个样,在学校里形成许多坏习惯。

我认
为和家长及时沟通非常重要,通过学校、家长、老师的共同努
力才能培养出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静下心来学习的
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