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计划书篇一:研究性学习计划书研究性学习计划书—开题报告班级:高一(127班)第二节:我校独生子女消费情况课题组长:刘虹余课题成员:刘阳阳、许文、蒯仙、吕欣、付文雯、徐蕾、陈锦、张敏、晏春娟班级: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127)班导师:袁超摘要:有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竖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中学生。
然而许多高中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过多的溺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奢侈浪费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活动小组就我校高一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及生活自理状况展开了调查分析,总结出同学们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一独生子女消费观现状建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合理、有计划的消费能为一个人以后的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能使一个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在生活中追求啥都要名牌,向来都很“大方”,从不会节省,从小就奢侈、浪费,他们从不懂得钱财的来之不易,不体会父母的辛苦。
当然这也包括少部分的中学生。
二、目的和意义(1)对我校高一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
(2)将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与普通学生的消费作对比,得出最后的结论。
(3)了解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后,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并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已的日常生活,从而学会独立生活。
(4)通过做这次课题研究达到学以致用,让我们自已从中学到某些知识,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三、课题研究方法此课题研究用到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统计法、归纳法、观察访谈法。
四、课题研究进程(一)总体安排从XX年11月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每个成员的心得和研究进展情况(指导老师也参与并指导工作安排)。
(二)具体步骤(三)教师的咨询指导1、根据成员性格、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发挥集体力量。
2、在放假期间,小组集中共同合作,讨论并探究其课题的核心思想。
如:独生子女消费情况的分析及涉及到家庭教育观念等问题。
3、为课题组成成员提供资料查徇途径和方法。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此次调查(见附录)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132班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率为100%。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经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大多数独生子女没有自已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随着提高。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深受父母的溺爱,渐渐的庸懒下去,没有合理的消费观,花钱很挥霍,从而导致这些独生子女逐渐迷失自已,不懂得去感恩。
以下是我们部分问卷的调查情况:1、你消费的态度观是什么?22% B32% C46% AA、喜欢就买B、适用就买C、思考就买2、你的零用钱是?32%B11% C57% AA、随时向父母要B、每月规定C、偶尔消费3、大多数独生子女在消费时极其“大方”。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社会潮流的冲击之下,将中国源远流传下来的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抛到了九霄云外,虚荣心强烈得永远无法满足,在消费时样样追求“名牌”,求时尚,要大款,摆阔、耍酷。
这样的消费不但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给自已的成长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现在来看看这些独生子女的消费。
(1)你的月消费平均是多少?35% A35% B30% cA、400以上B、200-400元C、100以下由以上数据可知,70%的独生子女的平均月消费在500 篇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计划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计划一、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将严格执行普通初中新课程计划和方案,以全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索性、自研性、开创性的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时代新人。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的教学目标有: l、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2、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3、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4、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养成协作学习习惯;5、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l、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等。
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4、德育性。
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组织实施(一)准备阶段(第1-3周)l、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制订班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计划。
2、组织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宣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搞好班级的布置和动员。
(二)实施阶段l、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4-6周)A、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再修改。
B、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每班可保留3-6个课题。
C、课题小组自由组建,由班内学生自由选择,组成课题组。
D、小组选举组长,明确各自职责,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第7-17周)A、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B、调查研究C、组内交流期间穿插学校组织专家、校外指导员、教师的专题讲座。
3、表达和交流阶段(第17-19周)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实现成果共享。
篇三:研究性学习计划综合实践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温泉镇社生小学XX.9社生小学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
围绕“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在活动学习”的教育理想,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关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建立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二、主要措施:(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方案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
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
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
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成立年级研究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
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4)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4)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5)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每月活动一次,重点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指导和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经历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校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以下活动参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课题名称野菜飘香适用年级五、六年级作者姓名刘吉新单位温泉镇社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