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一轮复习湿地资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湿地资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湿地资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乌尤尼盐沼,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现被称为“天空之镜”,面积达1 0000平方千米,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

漫步其中,白天浸没在童话般蓝白的世界里,天地难分;夜晚360°全景星光,星河遨游,羽化登仙。

该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一半,有人断言该区域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锂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电池。

图1示意乌尤尼盐沼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是①地壳抬升②断裂下陷③寒流影响④蒸发强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与乌尤尼盐沼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有关的是A.面积大、坡度大B.水体深,水底盐体反射作用强C.海拔高、大气稀薄,杂质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无风3.关于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A.1~3月为干季,利于晒盐B.大规模开发锂矿,缓解能源危机C.就地取材,利用盐砖建房,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与开发利用。

第1题,乌尤尼盐沼在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长期蒸发导致盐分积累形成盐沼。

第2题,由图可知,乌尤尼盐沼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杂质少。

乌尤尼盐沼面积大,湖底坡度小,水面较浅。

乌尤尼盐沼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第3题,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可以利用盐砖建房,可以发展旅游业。

每年7月~10月为乌尤尼盐沼的干季。

锂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锂矿会造成资源枯竭。

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答案】1.B2.C3.C大气中CO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息息相关,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2的时空变化,同时,林冠层(见图3)的CO2时空变化又影响着植物的光合生产力。

图4为我国某山谷地林区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4-6题。

4. 与林区7月CO2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A.气压B.风速C.光热D.湿度5. 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2浓度最高的是A.林冠层上方B.林冠层C.林干层D.近地面层6. 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减弱B.山谷风向转变C.日照时间变短D.地面辐射增强【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大气中CO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的关系。

第4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而影响森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光照、矿质营养、水分等。

据图可知,7月,林区平均CO2 浓度在日出前后出现最大值。

在午后两点左右出现最小值,其变化规律与一天中的光热变化最吻合,因此,光热是影响CO2平均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5题,林区O₂浓度的高低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林区内树木在垂直方向上以林冠层的绿色植被叶面覆盖度为最高,白天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₂降低林区空气中的CO₂浓度,并向林区释放O₂,提高林区空气中的O₂浓度。

因此,晴朗的白天,林冠层CO₂浓度最低、O₂浓度最高。

第6题,读图可知,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₂的平均浓度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此时正是风由山谷风向山风转变的时期,山风来源于山坡,气温较低,减弱了树叶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C O₂平均浓度出现短暂的升高。

【答案】4.C5. B6. B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7-9题。

7.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主要原因是A. 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 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8.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A. 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B.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C. 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D. 位置偏僻,天敌少9.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B. 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 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D. 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青海湖的水位变化、生态效益以及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的关系。

第7题,青海湖为内流湖,由于农业生产引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青海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

第8题,每年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是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但不是越冬。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属于气候条件。

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

第9题,由图可知,荒漠草原区与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相比,其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也最小。

图乙显示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情况,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

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是该地区总的人均草场面积,因此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

草甸草原区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不利于草原可持续发展。

【答案】7.C8.C9.D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

下图示意人工浮岛,据此完成10-11题。

10.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B.抑制藻类生物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11.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C.太湖D.里海【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人工生态浮岛的生态效益。

第10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物生长。

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

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属于人工生态浮岛的生态效益。

第11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太湖位于亚热带地区,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

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河流流量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不会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生长,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答案】10.B11.C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森林现状以及森林破坏产生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

第1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

第2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

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12.A 13.B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徒、过冬、繁殖之地。

读图回答14-16题。

14.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A.东西长约250KmB.属于淡水湖C.湖畔常绿林密布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15.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C.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16.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A.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B.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C.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D.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伊塞克湖的特征、表层水温变化以及生态作用。

第3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东部高山海拔较高,山峰海拔达到7443米,高山终年积雪。

伊塞克湖东西约跨2.5个经度,因位于42°-43°N之间,其长度小于250Km。

伊塞克湖属于咸水湖,湖畔没有常绿林分布。

第4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北部有山地分布,冬季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侵入,湖面表层水温较高。

第5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地处北纬42°~43°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湖水水温较高,冬季由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表层水温较高,除个别年份在西岸及湖湾的局部浅水区外,湖水基本上不结冰,成为候鸟越冬地。

【答案】14.D 15.C 16.C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19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1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第17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

第18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场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答案】17.C 18.D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19-20题。

19.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20.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1.5~3。

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答案19.C 20.A【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