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论文

巧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论文

巧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评价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作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讲求评价艺术,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促进成长。

关键词:促进运用策略强化拓宽突出展示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评价不应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成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评价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发展;反之,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讲求评价艺术,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促进成长。

一、树起“一面旗帜”
树起“一面旗帜”,即树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评价要“注意更多地重视学生的纵向比较,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
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无论是评价结果的呈现,还是评价结果的分析,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策略”
评价策略的恰当选择、运用,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的评价策略有:
1、综合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堂学习的评价,应体现对学习的调整和完善,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既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能力发展、学习成效等因素加以评价,同时又要兼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习惯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例如,有一次学生上课自学,我巡视后评价;“第一、二小组中有些同学很好,边看书边用笔勾画”。

生听后主动学着去做,增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又如,某学生在一次课堂上表现活跃,我对他说:“今天你学得真带劲!”及时对他的学习态度给予鼓励,使他树立起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2、激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个性学习
激励性的评价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激励性评价,并坚持做到以个性为主的评价标
准,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如把思维敏捷,爱发言的学生评为“小一休”;对学习成绩提高快的学生评为“进步之星”;课外书看的多,知识面广的学生命名为“小博士”。

这样,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评价,不仅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而且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学习,有效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评价留下深刻印象。

如发奖品,留手印,送贺信,贴小红星,都会有不同凡响的作用。

3、自主性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实现其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

(1)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是指学生对学习伙伴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其组织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同桌评价,四人组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等。

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辨别、欣赏、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正如《标准》所说:“这种评价活动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未来生活相适应的。

因此,它应是课堂活动的主流。

要使学生充分地,毫无保留地发表他们的想法,必须使他们具备一定量的评价语言。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为学生
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如:我想为某同学做一些补充;我能否为某同学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某同学的想法;你的回答不够全面,我想补充。

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就能流畅,自然地反映各自的心理活动,从而使评价顺利进行。

(2)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是横向的,自我评价往往是纵向的,而学生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横向评价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就自己学习的兴趣,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从而发扬自身优点,改正不足,使评价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既发挥鉴别,诊断功能,也发挥激励,调节作用,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状况。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调节的有效途径。

“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评价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

”独立自我评价与矫正,应成为每个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

4、形成性评价,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标准》明确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改变了传统教学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对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学的”等等。

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过程。

可见,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通过自主探索、讨论、质疑、辩驳等活动,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之间互教,互学,互评的过程,变重结论为重过程。

学生在对待问题时,不仅仅拘泥于结果,而重在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总之,课堂学习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