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油菜油料作物分析

中国油菜油料作物分析

目前中国油菜总产量占中国油料作物产量50%以上,属于大发展阶段.中国栽培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不仅主产区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五岭以南长城以北发展也很快,过去种植油菜较少的广东,广西等省区也在利用当地气候特点,积极改造冬水田,大力发展冬油菜,与此同时,长城以北扩种春油菜也获成功.中国油菜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是: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提高了油菜的产量;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了油菜的种植水平,耕作制度改革,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菜具有价格优势,提高了油菜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720多万公顷,居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之后,在各种农作物中排第5位.油料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胡麻中(大豆统计在粮食内),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油料总面积的一半.油菜总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43%,仅次于花生产量,居第二位.菜籽油是我国消费的主要植物油.我国油菜籽榨油产量约470万吨,占我国自产植物油产量的44%左右.菜籽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3%.中国油菜发展成效突出.2002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750万公顷,历史最高.单产显著提高.在扩大面积的同时,我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油菜种植水平,大幅度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到2005年全国油菜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1793公斤,比1978年提高1.5倍."十五"期间,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较快,2004年全国油菜单产达到每公顷181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量成倍增长.2005年全国油菜籽总产量已达到1305万吨,比1978年增长约6倍.历史最高的2004年达到1318万吨.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五省年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湖北省2004年油菜籽产量达到235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油菜主产省.品质明显改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已达到70%%.以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籽含油率一般在38%—40%,目前大部分品种已达到40%—42%.在2004—2006年国家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含油率超过42%的品种占1/4.随着全球消费的增长,特别是生物柴油的发展,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机遇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国内油料及制品产不足需,世界生物柴油开发拓展了市场需求;长江流域是冬油菜的适生区,替代作物较少,不与其他作物争地;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和较多的科研成果,特别高含油率品种的突破对油菜生产发展意义重大;产品销售有优势,可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产品上市时间处于市场空当.我国油菜生产还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还有一些冬闲稻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增种一季冬油菜;北方豆麦区为实现作物合理轮作,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油菜面积.我国各地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很大,高的地区达到每公顷2500多公斤,低的只有每公顷1000多公斤.通过选育并推广高含油率品种,可使每公顷菜籽油产量提高30到50公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油菜籽及植物油市场已全面开放,我国油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偏差,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使我国油菜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部将拿出积极发展的措施.在稳定当前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组织实施南方冬闲田开发,适当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使全国油菜面积尽快恢复到750万公顷的历史最高纪录;重点支持油菜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油菜良种良法种植,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抓好品种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逐步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生产中品种多杂乱,收购环节混种混收等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广油菜生产机械作业,目前重点抓好机械收获,以后逐步推广机播,机管.我国油菜品质改良成效显著.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育种,目前已经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2001年达到了6000万亩,11年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2002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 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85%以上.我国油菜产业化经营起步较快.油菜籽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一些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或股份制公司,培育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档次,油菜产业化经营起步较快.我国优质油菜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混种,混收,混加现象严重,造成有"双低"油菜的生产,没有达标"双低"油菜产品的局面.二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检测能力弱,无法保证"双低"油菜产品的质量.三是优质不能优价,优质难以优用.四是劳动力成本高,油菜生产效益不高.五是加工企业带动力弱.1 2009年我国油菜籽供应十分充裕首先,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将继续恢复性增长。

2009年我国秋冬种油菜面积连续第二年出现增长,虽今年2月出现严重旱情;但由于前期墒情较好,且受旱情影响较重地区均不是油菜籽主产区,对今年油菜籽产量并未造成严重影响。

同样,3月长江流域低温阴雨天气,由于后期天气状况良好,也未对今年油菜籽产量造成影响;加上春播油菜面积有望继续增加,因此,今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有望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将达1,280万吨左右。

(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10,500万亩种植面积,近五年平均亩产量242斤计算)。

其次,2009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大幅增长。

一是到2008年年底我国油菜籽年加工能力达3,200万吨左右,即使按全年开工150天计算,也有1,600万吨加工能力;因此,虽今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将较去年继续增加,但产不足需矛盾仍无法改变,对外需求呈增长态势。

二是在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较低、而政府将继续托市收购情况下,国内企业对进口油菜籽需求将继续增长。

据海关数据计算,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国已进口145万吨油菜籽,2008/2009年度(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进口量有望达190~200万吨,远超历史水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9年全年油菜籽进口量将在200万吨以上)。

另外,油菜籽进口量增加将使菜籽油进口量相应下降。

最后,结转库存增加。

2008年产油菜籽上市后一路高走,农民惜售心理较强,油菜籽出售速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而7月份菜籽油价格大幅回落后,油厂收购态度趋于谨慎,大多停收或少收;虽有国家临时储存收购托市行为,但数量有限,仅150万吨,2008年结转库存大幅增加,在200万吨以上。

因此,2009年我国油菜籽供应量将近1,700万吨左右,同比大幅增加,将保持供应充裕局面。

2菜籽油消费比重下降,油菜籽需求受限菜籽油消费主要分为食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在我国基本上全为食用消费,因此,理论上国内菜籽油消费并不会因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而减少,而会随国内人口刚性增长而增加;但实际上,估计2009年国内菜籽油消费难以出现增长,甚至有继续萎缩可能。

从近几年情况看,国内菜籽油在国内植物油消费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湖北、安徽等传统菜籽油消费地区已由其它油品占主流,只有四川、云贵等西南地区因地域原因仍以菜籽油作为主要消费品种。

一是因菜籽油本身没有知名品牌,市场认同度不高,不仅难以打开外部市场,其固有消费区域也被大豆油、调和油蚕食。

二是由于大豆油与菜籽油价格长期倒挂,菜籽油与棕榈油、棉籽油差价长期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企业对利润追求使菜籽油消费减少。

因菜籽油消费量难以增加,消费比重下降,也使油厂对油菜籽需求受限,预计今年油菜籽消费与去年持平,难以出现大幅增加。

2009年,国内油菜籽供应增速将超过菜籽油需求增速,国内油菜籽市场呈供略过求格局,油菜籽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国家政策和国际市场价格将是影响国内油菜籽价格走势主要因素。

3全球油菜籽市场很可能继续供应过剩2008/2009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达580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930万吨和19.1%;其中,2008/2009年度加拿大、欧盟、乌克兰油菜籽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8/2009年度全球消费量预计为5,530万吨,同比增加470万吨;年度期末库存增加270万吨至720万吨,2008/2009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供应过剩(数据来源:《油世界》)。

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增加和供应过剩局面不会发生改变,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维持低位震荡运行可能性较大。

主要原因:当前,中国、加拿大和欧盟油菜籽产量占全球油菜籽产量达80%左右,其中,今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增加已成定局;加拿大种植面积再创历史纪录,如果不出现严重灾害天气,产量将会继续提高;由于需求较好、今年欧盟油菜籽产量也将会平稳增加。

而对全球油菜籽产量也有明显贡献的印度、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目前只有乌克兰已确定油菜籽产量会出现下降。

估计2009/2010年度全球油菜籽总产量保持稳定或小幅上升。

进口油菜籽在我国油菜籽消费比重呈上升趋势情况下,国际油菜籽价格低位运行,将对国内油菜籽行情有一定下拉作用。

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中亚洲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尤以中国和印度为两个生产大国,两国产量之和即占亚洲总产量的97%左右。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油菜籽和菜籽油的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油脂和油菜籽的纯进口国。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之一,并在世界油菜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后,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实现了油菜生产的优质化,油菜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菜籽、菜籽油和饼粕贸易中成为加拿大强劲的贸易对手。

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的油菜籽出口在世界油菜籽出口总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上述三国油菜籽出口量约占世界油菜籽出口总量的83%。

其中亚洲是油菜籽的净进口地,中国和日本的进口量很大。

加拿大是油菜籽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9%。

美国是菜籽油进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进口量的20.7%。

菜籽饼的主要进口国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和丹麦,六国进口量之和约占世界进口量的55.5%;主要出口国有中国,加拿大,印度和德国,四国出口量之和几乎占世界出口量的全部(9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