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案例分析

地铁案例分析


四类与乘客零距离接触的服务标准


1、索要发票的 : 迅速给予,面带微笑讲:“请拿好!”如乘客 致谢,则讲:“没关系” 使乘客感到热情有礼貌 2、提意见和建议的 : 听完,语气诚恳地讲:“谢谢!您这样做有利 我们工作的改进,请您以后多关注我们的工 作。” 使乘客感到既虚心又诚恳
四类与乘客零距离接触的服务标准
3、问询的 : 指路要五指并拢,回答后,面带微笑讲:“请走好!” 如乘客致谢,则讲:“没关系” 使乘客感到热情有礼貌 4、要求赔偿的 : (1)员工:“我让站长来处理.” (2)站长听后,语气诚恳地讲明,我们车站应尽二个 方面的义务:一是向安全部门反映情况,包括你的困 难,使安全部门能妥善地处理好;二是受伤后包扎、 治疗,我们要做好配合。 使乘客感到我们做事有耐心待人是诚恳的
案例二,未做好特殊乘客的情感服务而引 起的投诉
一、事件: 一名外地盲人乘客坐火车到上海后,其 亲戚因故没能来接她。乘客在列车员的 护送下来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向车站 的服务员说明情况,表示只要服务员将 她送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就可以。但服 务员表示"我们没这个义务",拒绝了她的 耍求。

二、分析: 发现需要帮助的乘客,为他们提供服务是服务员的本 职工作,在面对身有残疾的特殊乘客时,需要我们提 供个性化的服务,让乘客感受到我们良好的服务氛围 。乘客提出希望能送她上车,服务员却表示 " 没有这 个义务 " ,并试图阻止她单独乘车,说明他没有将乘 客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图自己省事而不肯满足乘客的 合理要求,服务意识不强。 三、可采取措施: 1、热情答应乘客要求,在岗位上有人的前提下送她 上车。 2、及时向当班站长反映这一情况,请当班站长派能 走开的服务员护送乘客到目的地。如果车站人员无法 走开,当班站长应派人送乘客上车,并与乘客目的地 的车站站长取得联系,派人接应。
案例一,因未做到首间责任制引起的 投诉
一、事件: 2004 年 6 月,乘客乘坐城市轨道
交通至 XX 站下车后,向司机反 映车厢内有人卖黑报,司机却说 " 我们又没办法 " ,引起乘客不满 投诉。
二、分析: 乘客反映的情况确实超出司机工作范围,但应当意 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工作是一个赘体,在乘客眼申, 司机也足城市轨道交通职工。乘客都表示关心的现 象,城市轨道交通职卫却推说没办法,这样的回答 会在乘客心申造成推卸责任的印象,不利于城市轨 道交通的整体形象。应根据首间责任制的要求,做 好乘客的解释工作。 三、可采取措施: 1、乘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应表示感谢。 2 、按照首问责任制要求,告诉乘客会将情况反馈 给车站或轨道分局。在征得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可 请他留下姓名及联系电话,承诺主管部门会将情况 反馈给他。
肢体语言
服务人员除了掌握听与说的技巧,还要明确的是 与听和说相辅相成的肢体语言、表情。即使你的听、 说技巧再高,但假如你用了这样的肢体语言:双手交叉 抱于胸前(这是防卫与拒绝的肢体语言),那么,无论你 的语调多温和,说话多动听,乘客看见的还是 ----- 拒 绝。肢体语言非常重要。如果你希望自己微笑地面对 乘客,那么让的目光同你的嘴一齐笑。这样,你不仅 能让乘客感到你的真心笑容,你自己也会感受到自己 诚恳的心情。此外,当乘客同你讲话时,如果不如把 你的目光放在什么地方,会变得左顾右盼,让乘客感 到你心不在焉。当乘客与你交流时,把你的目光放在 公务注视 ----- 眼睛。看着对方额上的三角地区(以双眼 为底线,上顶点在前额)位置上,这样可以打破僵局:亲 切的视线交流可以使双方神经放松,沟通畅顺。记住: 让肢体语言、表情与你的服务同步。

如何正确对待投诉

乘客投诉的定义: 乘客投诉是指当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时, 对出行本身和企业的服务都抱有良好的 愿望和期盼值,如果这些愿望和要求得 不到满足,就会失去心理平衡,由此产 生的抱怨和不满的行为,这就是乘客的 投诉。
投诉的起因(原因众多,主要归纳以下几方 面) (1)设备设施故障影响出行; (2)服务人员态度不佳,服务质量问题; (3) 乘客对于企业经营方式及策略的不认 同; (4)乘客对企业服务的衡量尺度与企业自身 不同;
谢谢!

二、分析: 1、根据岗位作业标准“一验、二售找、三 清"的耍求,售票员末确认一次作业完成。 2、服务意识淡薄造成态度冷漠、生硬。 三、可采取的措施: 1、注重本岗位的作业标准,坚持按作业程 序操作,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热情接待乘客,重视乘客的反映。 3、核实票款,给予解释处理。
案例五:因服务意识不强引起的投诉
客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 工具,虽然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但直 接面对广大乘客就是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工作, 客运服务工作是直接反映轨道交通系统运 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城市文 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地铁的服务是为广大乘 客提供安全、便利、舒适、快捷的乘车、候车 环境。
语调是表达的关键
在与乘客的交流时语调是相当重要的。同样一句 话,不同的语调能反映出说话者不同的心情。语调就 像音乐的声调。像音乐家练习曲子一样,站务员也必 须练习对乘客讲话的语调。如果声调不对,听众不会 欣赏一台音乐会,同样如果站务员的语调不对,乘客 也不会满意。 技巧练习:"你好,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不耐烦) "你好,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真诚) 试读一遍,可以感受到两者差别很大。 因此,语调在客运服务中非常重要。语调包括: 语速、 音量、音调、音强、语态等五要素。
案例三:处理不灵活引起的投诉
一、事件: 2003 年 3 月 10 日,乘客反映在 XX 站出站, 因携带两个大的箱子,抬下楼梯不便, 于是询问服务员:"可否将二楼到一楼的电 梯向下开?"服务员回答:"不行的,我们有 规定,我也没办法。"乘客不得不从楼梯 上搬下去,服务员笑着看着他。

二、分析: 作为服务性行业,不仅要做好服务,更要诚心服务, 对于乘客提出的要求,应尽可能提供帮助。本案例中 ,电梯由于客流组织的要求向上开,不可能为了个别 乘客的便利而改变,但服务员应当向乘客做好解释工 作并取得乘客谅解。 三、可采取的措施: 1、向乘客说明电梯使用的有关规定,并取得对方谅 解。 2、可将乘客的要求交由当班站长妥善处理。 3、在无法改变电梯走向的前提下应热情帮助乘客搬 行李,让他感受到我们服务的诚意,用优质的服务来 打动乘客。
案例四:售票员不规范作业引起的投诉
一、事件: 一乘客手持10元人民币来售票窗口购票,由于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将要迸站,乘客急于赶乘列 车,急忙中只拿了找零 7 元,而末拿城市轨道 交通车票,到迸站口才发现后,又返回售票处 向售票员反映末拿车票的情况。售票员则态度 生硬地认定是乘客自己将车票丢火了,而不予 处理,乘客只得气恼地重新购票进站。
一、事件: 2004 年 5 月,一乘客到车站用两个 5 角, 10个1角硬币购买车票,售票员虽没说什 么,但板着脸,且给票时力气很大,车 票滑到了地上,她也没道歉。

二、分析: 售票员虽没有明确表示拒收零币,但她用冷漠的表情和生硬的" 体态语"表达了她的不满;并且车票滑到地上,售票员也没有意识 到是自己工作的不足,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两点都说明其 服务意识淡薄,未树立起"乘客至上,服务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可采取措施: 1、坚持作业规范,不得拒收零币。 2、交给乘客钱款时,要轻轻递给,不要重手重脚。并要以五字 工作法为服务准则,坚持文明服务。 3、通过班组学习等途径加强服务员的服务意识教育,使每位职 工牢固树立"乘客至上,服务为本"的服务理念。 4、如果发生车票滑落等情况,服务员应意识到这是自己工作的 失误,意识到乘客因此感到自己末受到尊重。正确的做法是及 时道歉并为乘客捡起这张车票,取得对方谅解。
案例八 拒绝乘客乘车的投诉
一、事件 某日,乘客准备乘该站头班车,手持一 元纸币让一名服务员换一枚硬币,该服务员 说:“我没办法,你自己想办法。”乘客只 好到地面乘公交车。Fra bibliotek

二、分析 1、服务员使用了服务忌语,同时她是拒绝了 乘客乘车,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违背了企 业的服务理念。 2、站长在服务员上岗前没有准备好备用金。 服务员也没有及时的通知站长来处理。 三、方法 1、在服务工作中决不可以讲:“没有办法。” 必须真诚的对待乘客。 2、服务员在无零钱时,应马上通知站长妥善 处理。

案例七 服务意识差的投诉
一、事件 乘客由于五元纸币不能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 找到一位服务员后说:“麻烦帮我买张票。” 但服务员却态度生硬地说:“自己到售票机上 去买。”乘客向服务员说明自动售票机不收五 元纸币的情况后,该服务员对乘客说:“你10 元、20元的没有啊?”最后服务员很不情愿地 帮乘客在TVM上买了票。
最好倾听方法一同理心倾听
所谓“同理心倾听”,是指站在乘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将心比心地感受乘客的心情。在接待乘客,为乘客提供 服务时,我们使用文字的机会不是很多,真正与乘客交 流还是耍面对面、靠语言来打交道。同理心倾听就显得 格外重要,这是真正能听到乘客心声的好办法,是乘客 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技巧。同理心倾听技巧就像是给 予他人心灵上的空气,一个可以发泄感觉、情绪、觉得 真正被了解而非被批判的开放空间。这些技巧包括:掌握 感觉、注意倾听、用语言清楚真诚地给予同理心回应。 在这些技巧中,给予对万心灵空气的技巧尤其重要。有 效的技巧建立在关心的态度及真心去了解的意图上。
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难点及投诉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作为一个服务性 行业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的特点,决定了 它无法避免投诉。正确认识、妥善接待 和处理投诉是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一流的 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为了不断改进运 营服务工作,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切实 维护轨道交通的声誉,服务部门必须加 强对投诉工作的管理。
案例 六 因服务不主动引起的投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