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鹌鹑的饲养技术鹌鹑属于特种经济禽类,它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蛋白质、铁、钙、磷,被誉为野味之珍;鹌鹑蛋富含卵磷脂、脑磷脂和激素,而且鹌鹑蛋的蛋白质分子颗粒比鸡蛋蛋白质分子颗粒小,更易于消化吸收,对过敏症和肠胃病有特殊疗效,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特殊的营养作用,鹌鹑的肉、蛋、血均可入药。
一只母鹑生长到45—50日龄即可开产,年产蛋200—300枚,合2.4—3公斤,平均产蛋率可达80%以上,每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仅耗料0.75公斤,每天每只仅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公斤,料蛋比为2.6—2.7:1,鹌鹑的孵化期仅有17天,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目前,国内饲养量仅次于鸡鸭。
一、鹌鹑的生活习性1.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
2.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
3.鹌鹑生长发育快,寿命短,出雏时仅有78克,45—50日龄性成熟体重可达120克。
二、种鹑的繁殖1.种鹑的选择。
种鹑无论公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
公鹑肛门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自然交配。
2.孵化。
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
孵化管理如下:a、温度:鹌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
b、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
c、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要求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
孵化的前8天要定时打开通风口换气,后8天要经常换气。
④翻蛋:从种蛋人孵开始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每昼夜翻蛋在4—12次。
d、凉蛋:打开孵化箱门,降低蛋温,每次凉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眼皮试温稍感凉意即可。
e、验蛋:一照在入孵后5—7天进行,淘汰无精蛋和死胚蛋;二照在入孵12—13天进行,淘汰中死蛋。
f、出雏:孵化15天时落盘,将蛋从蛋盘中取出放入出雏盘中,加大孵化器湿度到80%直至出雏,初生鹑毛干后即可取出。
三、雏鹑的培育鹌鹑的育雏期为30天.初生鹑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饲养,饲养管理如下:1.保温。
育雏温度第1—6日龄温度保持在37—36摄氏度,第7—14日龄36—35摄氏度,第15—20日龄34摄氏度,20日龄以后每天降1摄氏度,降至27摄氏度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摄氏度的常温下饲养。
育雏保温设备可用育雏伞,也可用普通灯泡、电褥子、暖水袋等做热源。
2.饮水。
雏鹑出壳24小时内饮水,一般雏鹑放入育雏器内安静下来就可饮水,开水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后饮凉开水.一旦饮水,便不能中断。
3.喂料。
雏鹑饮水后1小时就可开食,1—3日龄喂开食料。
开食料用玉米粉按100只加入1克酵母粉,第2日开始用含蛋白质27—28%的配合料投喂。
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
对于不会采食的雏鹑应加以驯练,其方法是将饲料撒在纸面或无毒塑料膜上,把不会采食的雏鹑放在上面,用手轻轻敲打纸面或塑料膜,诱导其采食。
雏鹑料可按如下配方:玉米粉52%,豆饼27%,麸皮5%,鱼粉10%,叶粉5%,骨粉1%,另加多种维生素10克,将饲料搅拌均匀喂给。
1—7日龄每日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保证不断料,不断水。
4.密度与光照。
一般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可疏些,平养育雏密度为第1周龄120—150只/平方米,2周龄80—100只/平方米,3—4周龄60—80只/平方米。
保证鹌鹑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采食、饮水及生产性能。
一周龄24小时光照,一周龄后14—16小时光照。
5.精心管理。
观察雏鹑的状况,检查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
定期洗刷水槽、料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公母分群在3—4周龄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在4周龄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四、成鹑的饲养管理1.饲喂。
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另设砂槽水槽,任其自由采食饮用。
蛋用鹌鹑的饲料配方如下:玉米粉47%,豆饼33%,鱼粉10%,麸皮4%,骨粉1%,槐叶粉5%,每l00公斤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
2.温度。
成鹑产蛋适宜温度为20—22摄氏度,要根据气温变化及调整,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饲养密度及生火炉等措施来保持温度。
3.光照。
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
一般光照16—18小时。
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早、晚补充光照。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注意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及时拣蛋。
注意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的观察,发现病鹑及时隔离治疗,保持鹑舍安静,做好日常的记录。
鹌鹑育雏期管理①进雏前彻底消毒,高锰酸钾、甲醛密闭熏蒸24小时。
每立方米甲醛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
育雏室必须提前五天试温生火,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②采取平网单层育雏,山于白鹑视力差,易打堆,易湿毛,所以育雏笼只能单层育雏,并且密度越小越好,每平方米200只为宜,但要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0只,这将大大提高成活率。
育雏笼框架可用钢筋或木制结构,用1cm2孔镀锌铁网作底网。
四周可用窗纱包围,上图为标准育雏笼,每笼可育雏幼鹑400只。
③育雏笼内铺的最好是粗布,太光滑的纸不能铺,易造成撇腿。
7日龄后把布撤掉,换用饲槽饲喂,饲槽长40cm高3cm,也可用专用料塔饲喂。
④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
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cm为宜,面积不能太大,洒料要远离饮水器⑤饮水:l-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370C,1日龄0.01%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一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
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1次,每次用量为1000只幼鹑80万单位青霉素8支。
5-10日龄为预防鹑白痢发生,每天饮痢特灵水一次,每斤水加痢特灵一片(100毫克痢特灵片),要求剂量准确,碾碎后用细布过滤到水中,如有中毒立即停用。
⑥、温度:温度为育雏成败的关键1—3天38-39℃4-5天36-37℃6-10天35℃10-35天30-32℃室内温度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高低,主要看幼鹑精神状态,打堆说明温度低。
都爬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的有休息的说明温度正合适,温度汁底部要挂的与鹌鹑背部高低相同,挂在育雏笼中间位置不能靠近墙壁炉火。
温度汁最好用体温表校正。
⑦、开产后以25—35℃为宜,30℃产蛋率蛋料比最高。
⑧、育雏期温度严禁忽高忽低,要求高而稳定。
⑨、室内炉火一定要安装烟囱以防煤气中毒,特别注意通风换气,当发生煤气中毒时雏鹑先叫成一片,随后叫声消失,成昏睡状态,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全军覆没。
煤气中毒的症状为死后脚爪出血、充血,喙部出血、充血,心脏肺部严重淤血,当发生煤气中毒需采取以下措施:﹡迅速通风换气。
﹡先饮高锰酸钾水2小时,然后再饮5%葡萄糖水以缓解中毒症状。
⑩、育雏期前五天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以防幼鹑脱水,可在地面洒上些清水来提高室内温度。
⑾、特别注意育雏室通风换气,育雏室要经常保留一定的通风量,特别是阴雨天气由于大气压低,室内本身就缺少氧气,更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总之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通风量越大成活率越高。
鹌鹑的生活习性育雏期:红眼睛、视力差,采食能力差、采食动作异常,采食时饲料容易迷眼而瞎眼后饿死。
山育雏室转到成鹑笼时因环境不适应造成大批死亡。
成鹑性情温顺,蛋料比高不挑食,高产稳产,抗病力强。
鹌鹑预防程序一览表鹌鹑饲料配方(单位:斤)合理的鹌鹑舍建筑鹌鹑舍周围广种树木,房顶种植花生,红薯等作物有利于降温和提供新鲜氧气。
要求:1、长10米、宽3.2米、高2.5米,屋顶留天窗,两侧对称留窗口,地面水泥处理,防止老鼠打洞,要求有缓冲屋,这样一栋可饲养鹌鹑4500-5000只,每栋之间间隔2—3米,排水方便。
2、搞好鹑舍周围的绿化工作,多栽花草树木。
①可以提供大量的新鲜氧气;②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③周围有树木的鹑舍,夏季室内温度比没有树木的低3-5度。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1、饲养管理育雏期鹌鹑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 %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
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2、饲养管理育成期鹌鹑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
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
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
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
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
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
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
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
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
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饲养管理产蛋期鹌鹑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
而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