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白求恩》自主学习 练习题 含答案

《纪念白求恩》自主学习 练习题 含答案

《纪念白求恩》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狭隘.()殉.职()热忱.()拈.轻怕重()纯粹.()趣.味()鄙.薄()漠.不关心()2、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1)A.殖民B.不足到 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4)A.付责 B.医疗 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3、根据意思写成语。

(1)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2)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3)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4)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4.请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5.《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6.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中的“没有一个不”能不能改为肯定句,为什么?(3)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句话中“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能否去掉,为什么?【内容理解】7.用文中的话回答。

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8. 用文中的话回答。

白求恩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党内存在那些问题?(1)白求恩精神:(2)党内存在的问题:9..本文采取先叙后议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课内精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

10.本文段的论点是()。

A、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论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倩。

C、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批评我们共产党人中的一些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指出应该向白求恩学习。

11.本文段作者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拓展训练】散文白求恩张功臣①一代中国人记住了白求恩的名字,是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开始的,了解了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救死扶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白求恩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定格了。

但如果不是亲眼领略他的文采,我们很难相信竟还有一个“散文的白求恩”的存在,同样,也无法认识到他的另一面———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的古井般深奥的内心世界。

②这样的散文他写了多少?据美国的一位“中国通”乔纳森·斯潘塞在《改变中国》一书中的介绍,白求恩不仅是一个技术精湛的胸外科医生,一个忘我献身的理想主义者,同时还是一个才气横溢的作家。

在风尘仆仆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两年多时间里,白求恩形成了一个习惯:在战斗的间歇,在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他总要写点什么。

这些文字在他死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几大本之多,而这些以一个医生的眼光表达出来的对战争、人性、生命等问题的认识,其尖锐、深刻足以令一个职业文学家汗颜!③白求恩过人的精力和不知疲倦的精神令人惊讶和敬佩,尤其在一场战事平息之后,他照例掏出本子在上面急速地写着什么的时候,人们简直把他看作一个神。

以下就是他对某次手术的一种充满了神奇浪漫主义的描述:旧纱布沾满洗不尽的血痕。

轻一点,剪开裤子,轻轻抬起大腿。

天啊,这简直是一条袋子,一条长长的、松软的、沾满鲜血的长统袜……那根骨头哪儿去了?碎成小片,用你的手指把它们钳出。

啊,这些骨头又白又尖,像狗牙。

用手触摸,探一探,是否拣尽了碎骨屑。

啊,又找到一片,完了吗?是的。

不对,这儿还有一块。

肌肉僵硬了吗?拧一拧。

不错,僵死无反应。

把这块死肉割去。

肌肉怎样才能恢复?这些曾经是强健的肌肤,怎么会在刹那间被撕得四分五裂,被蹂躏得如此惨不忍睹?它们还会恢复骄傲的弹性吗?拉。

停。

拉。

停……我们被毁灭了。

我们自己怎么办?④这样一个白求恩,与我们已知的和想象的那个不苟言笑、兢兢业业、舍己为人的外国大夫有多大距离!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对于一个不断制造伤痛的时代的感觉,甚至他的情绪中偶尔露出的一点点消沉和冷漠,都只有在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散文中才被揭示得坦荡如砥。

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会恍然记起他异国人的身份,才会不禁发问:年高德劭的漂泊者,不知疲倦的他乡客,在那随着游击队四处转战的崎岖山路上,在那被炮火震得发颤的简陋手术台前,除了思乡怀旧之情,除了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罪恶抗争的决心,还想些什么?⑤除了他自己,还是有人从他遗留下来的发黄的笔记里看出了他的心迹。

乔纳森·斯潘塞说,白求恩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他的生活方式,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离开生活时的方式中。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仅仅是为了救治伤员,甚至不完全是为了站在反抗法西斯或资本主义斗争的最前线”,他来中国还有这样一个目的:“赎洗他们那一代人的罪过,清除自己身上的冷漠和无情的因子,丢弃他认为会使人堕落的追名逐利的思想”,最终“实现自己意义重大的死亡”。

选自《文汇报》13.文章第①段说:白求恩有着“的古井般深奥的内心世界”,指的是什么?14.“散文白求恩”不知疲倦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15.从第③段白求恩对某手术的描写可以看出主人公对战争有什么认识?1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白求恩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定格了。

②这样一个白求恩,与我们已知的和想象的那个不苟言笑、兢兢业业、舍己为人的外国大夫有多大距离!【课文赏析】叙议结合对比鲜明——《纪念白求恩》写作手法赏析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向他学习。

这是一篇议论文的典范,在写法上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夹叙夹议,富有感染力。

文章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

写白求恩的事迹,都采取的是先叙后议的写作手法,这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对比鲜明,中心突出。

文章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

如写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

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叙事简洁,概括性强。

议论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叙事内容,这既是悼念的缘由,又是议论的事实论据。

如开头对白求恩的介绍只用了两个句子,共80多字,就提供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和去世原因等八方面的信息,概括性强,行文非常简洁。

详略得当,情理结合。

文章介绍白求恩的事迹时详、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时略,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有详有略。

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议论有着极强的说服力。

用词贴切,句式讲究。

如:“以身殉职”一词,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

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实。

此外,文章中的成语,如“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等,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等角度阐述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

总之,《纪念白求恩》,不仅是对白求恩精神的赞颂,也为全党同志指出了奋斗的方向,是一篇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文。

答案:1.ài xǜn chén niǎn cùn qùbǐmò2. (1)B.到—道(2)C.姿—资(3)A.溢—益(4)A.付—负3. (1)见异思迁(2)麻木不仁(3)拈轻怕重(4)漠不关心4. (1)设问(2)排比5.C6. (1)“生怕”就是“很怕”的意思,但比“很怕”、“害怕”语义表达得更深刻,感情更强烈,感觉更突出。

“生怕”一词生动传神地勾画出那些自私、浅薄、鄙俗的人的心理。

如果把“生怕”换成“很怕”、“害怕”,则不能达到这种生动传神的效果。

(2)这两个双重否定排除了一切例外,语气极为肯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之情。

如改为肯定句,感情就不如原文强烈。

(3)删除不好。

因为“在整个八陆军医务系统中”这个前置状语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了“医术高明”的范围处所,删掉后意思会模糊不清。

7. 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8.(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9. (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