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耳穴埋豆;失眠;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08-0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表现为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

长期的睡眠不足,易降低患者抵抗力,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精神萎靡不振[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镇静剂、安眠药等能临时解决睡眠问题,但长期使用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使睡眠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我科近年使用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41例,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5-82岁。

原发病中肺胀19例,中风22例,入院前既往有失眠者28例,13例患者因住院后环境改变、疾病本身及担心预后等因素而失眠。

1.2 治疗方法采用磁珠贴耳穴埋豆治疗。

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肝,为单侧取穴,双耳交替。

方法: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持探棒在选穴区由上而下找敏感点,选中后患者有酸麻胀痛感。

②用75%乙醇常规消毒耳穴及耳廓。

③用镊子夹取磁珠帖贴在所选耳穴
上,用指揉法按压每个穴位1分钟,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能耐受为度。

④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5次,每次1分钟,睡前按压一次,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佳,力度不要过重,以免损伤皮肤。

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前需检查耳廓皮肤有无炎症、湿疹、冻疮破溃等,耳廓皮肤有炎症、破损时不宜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耳穴埋豆处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胶布潮湿或污染,需及时更换,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夏天炎热,汗多者,耳穴埋豆时间不宜过长;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对胶布过敏伴有痒感者,可将胶布取下,休息3-5天后再贴,必要时加贴肾上腺穴或予抗过敏药物。

1.3 健康教育建立有规律的休息制度,减少白天睡眠;晚间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床铺舒适,周围光线宜暗;睡前热水泡足,以手掌心按揉足心,使心肾相交;定时就寝,上床就关灯入睡,形成条件反射,不要养成躺在床上看书或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条件者睡前可洗温水澡,可因全身血管扩张造成头部相对贫血而易入睡。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2]。

2.2 治疗结果 41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耳穴既是人体经络的反应点,又是治疗的刺激点,因此刺激相应部位耳穴,能通经活络,调节阴阳。

取神门可镇静安神,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作用[3],配合心、肝达到宁心安神,清泄心火之效而减轻或消除失眠症状。

通过耳穴按压产生缓慢持续的良性刺激,经末梢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从而抑制原来病理兴奋灶,产生新的平衡,达到改善睡眠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使用安眠药引起的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小青,项贤美.耳穴埋豆治疗内科疾患兼失眠5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38-139.
[2] 李华.耳穴压丸法辩证治疗原发性失眠37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6-7.
[3] 孙凤英,肖洁汶,朱烨,等.耳穴压籽治疗不寐症60例[j].陕西中医,2012,33(4):473-4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