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完成《习题册》本课练习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作业拟用时
3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课 后 小 结
※学材
课本、多媒体出示的相关文字、视频等材料。
※引导问题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1)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
(2)一位来自农村的保姆,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2009年,她在上海买了一小套房子,将丈夫接来上海,在她雇主的公司打工;这年,她的女儿也考进了上海的一所大学。10年间,她从来没有失业过,在雇主良好的口碑中先后服务过20多个家庭。最后,她被介绍给现在的雇主,成为这个家庭3个家政服务员的主管。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10年前,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这个大都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现在她终于实现了。当问及现在的梦想时,她说:希望女儿毕业后也能留这个城市,像自己一样快乐地工作。
5分钟
板书设计
天堂与地狱比邻
洛克菲勒
工作是一项特权
工作是一种信念
工作是一种态度
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
教 案
课程名称:语文
授课班级:16数控 16机电
规定学时:2
应有教案:1
实有教案:1
教师姓名:王莹
课 程
语文
授课教师
王莹
课题章节
《天堂与地狱比邻》
审 批
授课班级
16机电 16数控
授课日期
2016.10.18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深刻理解作者“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涵义。
※效果检查
本节课根据课文和题目结合自身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在公众场合表达出来,激发学生“讲”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及意图
时间
分配
导
入
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能力目标:学习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用以指导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
重 点
深刻理解作者“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 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作 业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3)作者在信的最后说:“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找出能揭示这封信核心思想的一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和理解。
2.自由发言:
第二部分(第11~20自然段):说明热爱工作对职业成功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21~24自然段):强调“工作是一种态度”。
第四部分(第25自然段):结论——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如果洛克菲勒现在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当时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620亿美元。
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
5分钟
展
开
新
课
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以寓言开篇,引出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这个保姆的“梦想”算是梦想吗?你认为她的女儿毕业后怎样做才能留在上海,并像她母亲那样快乐地工作呢?
阅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各学习组讨论问题,列出发言题纲,各组出代发言表上台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姿势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措辞得当。
2.思考职业,自由发言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总
结
拓
展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个家庭以百年长成不衰成就了一个传奇。在今天这个比以往任何本个时代都渴求创新、财富与成功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研究富豪成功的经历,希望找到成功的捷径,但我们在读了本文之后发现,成功没有捷径或秘籍,有的是对工作的热爱,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创造力,也唯其如此,才可获得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