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摩华应龙老师8

观摩华应龙老师8

观摩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有感
一切皆有可能
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节示范课《游戏公平》,感受颇多,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回味。

领略华老师的风采,再次被华老师所感动,感动华老师对数学本质的探究,感动华老师对数学教学的执著,也感动华老师艺术家的风范与博学。

在名师的数学课中,孩子的思维始终处在跳跃与思考的状态。

在一次次的尝试思考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

对思维能力有目的地训练,让我看到数学名家的有效教学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在实践。

华应龙老师的《游戏公平》一课从创设情境开始,问题便一个个接一个而来。

“公平不公平?”“怎样才公平?”“如何来证明?”……即使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也没有停止,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兴奋地摇动着水杯,认真的记录。

整堂课中始终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没有停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信心。

数学的魅力估计正是这样沁入孩子心灵的。

数学的课堂如果想让孩子喜欢,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

本节课中情景数学活动,也格外引人瞩目。

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中,父子争看奥运会篮球半决赛的故事情景贯穿整堂课。

孩子们在为华老师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开始对概率统计等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当华老师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结束教学的时候,孩子根本没有下课的想法,情景教学让孩子对数学更喜欢。

在情境中在活动中,数学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探究,也只有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才会让学生收获一种成功和自信,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

在华老师的课上幽默也成为一大特色。

华应龙老师介绍自己的方式很幽默,他先在黑板上写下:华佗—华罗庚然后再写华应龙;在介绍完中南海后他再说自己就在中南海往西若干米上班;正是有了激情和幽默,名师们的课堂才更精彩,生命在场的意蕴才更浓厚。

现在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与需学习之处。

一、真情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华老师执教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师生朗朗的笑声、自发的掌声和华老师的“谢谢”之声;从问题“想了解我什么”到幽默的回答“华佗华罗庚华应龙”,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耐心的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的赞扬,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

其次需要学习的是华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错题时,华老师总是能找到值得肯定之处,既让每个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又要让他能体面地坐下去,以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二、交流互动读懂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怎么学。

为了保证游戏公平,为了在研究统计中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的所谓“好”数据,更为了学生能保持兴趣而不感枯燥。

华应龙老师的《游戏公平》,由举世瞩目、精妙绝伦的2008年奥运会“一票难求”谈起,引出“抛啤酒瓶盖决定儿子和爸爸谁去看球赛的问题”,这种情景的创设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老师的课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学生了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证明、用数据说话。

他能以情景导入,让学生从中生出疑问,继而操作,生成数据,分析数据又产生新问题,再集中扩大整理数据,使学生向真相慢慢靠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但教师并不至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的游戏才公平,并试着去设计公平的游戏,以数据辨真伪,加深对公平的认识与理解,在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要为学生服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调动。

在于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要既能兴致勃勃的学习,又能聚精会神的思索。

教师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正走进学生、读懂学生、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将“一切皆有可能“。

由此开始,我坚信:只要用心,每位教师都可以创造奇迹和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