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偏光镜下特征
贝克线的移动规律
提升镜桶,贝克线向折射率大 的介质一方移动
矿物的形态
• 形态与切面的关系 • 几种常见矿物的镜下形态:石英、长石、 云母、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
糙面
• 糙面是光线通过矿片后产生的一种光学效应,是 人对矿片表面粗糙程度的一种错觉,并不代表矿 片真实的物理粗糙程度。 • 糙面产生的原因:矿片表面的显微凸凹不平,以 及矿物和其上的树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导致 透过矿片的光线的聚敛和分散。矿物和树胶的折 射率差值愈大,糙面愈显著。 •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锆石、磷灰石糙面显著。 石英、长石糙面不显著。
突起
• 突起是光线透过矿片后产生的一种光学现象,好 象有些矿物高高地漂浮于其他矿物之上。 • 突起的高低取决于矿物与树胶的折射率之间的差 值。差值愈大,边缘愈粗黑、糙面愈显著,突起 愈高。 • 突起可分为正突起和负突起。N矿>N胶,称为正突 起;N矿<N胶, 称为负突起。负突起同样给人向上 突出的感觉。 • 突起的等级:48页表3-4-1
闪突起
• 闪突起是旋转物台时,矿物的突起时高 时低。突起高时,边缘和糙面明显;突 起低时,边缘和糙面不明显。 • 闪突起产生的原因:当矿物的双折射率 较大时,旋转物台,导致突起等级的变 化。例如方解石的双折射率1.658-1.486, 可产生正高和负低突起。 • 闪突起是鉴定碳酸盐矿物的重要特征。 白云母也具有闪突起。
单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
单偏光镜装置及光线分解
• 下偏光通过矿片后发生双折射,分解为振动方 向分别平行矿片光率体椭圆两半径方向的两束 偏光。 • 单光镜下观察的矿物光学性质是这两种偏光同 时通过矿片时所表现出的光学性质的综合 • 旋转物台,随下偏光与光率体半径交角不同, 两偏光振幅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性质发生 变化。
矿物的边缘及贝克线
• 当折射率不同的两种矿物接触时,光线折向折射 率较大的一方,沿矿物边界形成一条亮带,称为 “贝克线”。在光线相对较少的一方变暗,形成 圈闭的“暗带”,即为矿物的边缘。 • 折射率差值愈大,边缘愈粗、愈黑,贝克线愈宽、 愈亮。 • 薄片中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的宽度和明显程度主 要取决于矿物与树胶折射率的差值。 • 橄榄石、萤石边缘和贝克线明显;石英、斜长石 和正长石不明显
解理和解理夹角的测定
• 解理纹的成因与矿物边缘的成因类似 • 解理纹可见性和组数与切面的关系:解 理纹的可见临界角 • 矿物与树胶折射率愈大的矿物,愈易见 到解理纹,并且解理纹愈明显 • 解理夹角的测定:选择同时垂直两组解 :旋转物台,矿物的色彩发生改 变的现象。例如紫苏辉石,旋转物台, 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淡绿色。普通角闪石 由蓝绿变为黄绿。电气石 • 吸收性:旋转物台,矿物颜色的深浅发 生改变的现象。如黑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