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秦代的石雕
秦代的著名石雕,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有新刻于咸阳横桥的古力士孟贲石像;修
始皇骊山陵曾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

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我
们从上述的迹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首先,大型的人体石雕创作是
发轫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园的艺术装饰。

后来这种人体和兽形的巨型石雕,还发展
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

另外,建始皇陵还“发北山石椁”,这样,将石雕技
术应用于凿刻贵族和富豪纷纷仿效的先例。

可见,秦代石雕艺术的确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
短暂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瞬。

众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观,然而,我们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艺术中,尚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写实风格。

石雕的形体要么是粗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却具有
整体的和谐感;要么,它就是精雕细琢的图案装饰风格,犹如工艺品,或为两者的融合,
尤其是线刻和浮雕形式,它们实质上成了留存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

这在下面汉代石雕艺
术的丰富考古发现中将得到充分的证实。

汉代的石雕
经历过秦末农民战争的腥风血雨,一切歌颂强权和英雄主义的赞歌不复回响,汉初人
民在昔日巍峨的皇宫废墟上开始医治百年战争的创伤。

“文景之治”的汉初,实行无为而
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所以没有产生什么惊世骇俗的石雕杰作。

至汉武帝时,国力大盛,经
济复苏繁荣,也给沉寂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石雕创作犹如雨后春笋,层出
不穷。

可以说,两汉拓石雕艺术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后世的石雕创
作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的。

汉代石雕艺术应用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它有大型纪念雕像,有园林装饰雕塑、各种丧
葬明器、画像石、墓室雕刻以及各种石雕工艺品。

各种形式的石刻建筑也是汉代首创。

汉代石雕的新创造,首先见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当时,武帝大肆兴修皇家园林??上林苑,并于苑中昆明池东西两岸,按左牵牛、或织女的形式,设置石刻人像。

现在这对石人
像仍然留存。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汉昆明池石刻”与先秦石雕,以至汉代人物陶塑的共性,
采用简括抽象、变形夸张的手法,传达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因而汉代的著
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这些石雕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以其粗朴雄浑的气势,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艺
术爱好者和游人。

其艺术魅力在于他们主要是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抽象技法,简括而又
传神地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这种象征风格显然与秦俑的表现手法迥异,却使我
们联想到先秦的雕塑传统。

而且,这咱追求以形写神的象征主义风格,一直在左右着汉代
的各种石雕创作。

渴望以粗犷的形式,表现精神的世界,这成了汉代大型石雕的主流。

另一方面,我们从汉代的石雕作品,也同样能感受到各种生活的气息。

政治上的独尊
儒术,并不能持久地维护帝制的法统,封建社会通过内部的自我破坏、调节,又为东汉的
繁荣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偏安一隅的四川地区,石雕创作特别发达,这与当时盛行厚葬有关。

厚葬的根源是来自于汉代崇奉孝道的大行,古者“事死如生”,所谓养生葬死,生极
其欲,无形中汉墓就成了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贵族富豪以死后仍能占有他们的
下人为自豪,另一方面艺术家在秉承权贵意志的同时,也乐于塑造自我并融入美感受。

汉汉雕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性,是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都难以比拟的。

所以汉
代雕刻家往往是采用象征写意的手法,来刻划这种可供观者发挥想象窨的场景。

就其艺术
高超的表现力而言,它们与古印度著名的同类石雕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先是流行黄老思想,其后道教和巫术极为盛行,同时他们又与原始的神话传说融
为一体,这些庞杂的思想也时刻在支配着艺术家的创作。

因此,从石雕的浮雕形式来看,
它十分注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另外,其所刻划的形象,线条飘逸灵动,动作夸张,人神
杂糅,给观者一种天上人间之感。

它们虽然是石雕作品,其实最能传达出汉代绘画艺术的
神韵。

我国目前尚存的最古老的石雕建筑,要首推出东肥城孝堂山石祠。

它本为建于坟墓前
的石造享堂,实为仿木建筑形式,呈单檐悬山顶面阔两间的结构。

石祠的内壁刻满了石雕
画像,实为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艺术,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骑战狩猎始于春秋,但规模和战马都具有原始形态,经数百年至两汉的发展,才达到空前的盛况。

孝堂山画像骑射图就再现了当时一个激战的场面,动势夸张战马
在疾驰,人在弯弓引射,有的人用矛刺翻马上的敌人,形象刻划皆英武而紧张。

骑战下方
是行猎图,手持猎具的猎人,向前追逐的猎犬,都体现了紧张生动的生与死的搏杀情景。

这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不要说上古绘画,就是中古作品也极为罕见,通过汉画像刻石,我们不仅可以深解汉画的笔意,也可进一步地颔会汉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先启后
的地位。

如同古代埃及的艺术一样,汉代创造的各种石雕艺术的奇迹,都可说是为了“来世”
的艺术,我们不妨统称之为“陵墓艺术”。

综上所述,两汉许多石雕艺术杰作的涌现,都充分地证明了汉代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发展的又一高峰。

艺术的繁荣,与当时的经济、政治伦理、宗教哲学观、原始信仰、礼俗
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最终促成了石雕艺术的发达,并奠定了其基本
形式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的必要基础。

可以说,后世石雕艺术的发展,完全要取决于它在
建筑艺术中的应用广泛程度。

从汉代的石雕艺术,我们不仅看到了当时高级的和一般的建
筑形象,而且看到了石雕艺术发展的光辉前景。

因为汉代建筑已经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
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达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这正是后世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法。

艺术所装点出的繁华,并不意味其背景是太平盛世,事实上它却标志着衰落的开始。

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两汉末年的写照。

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残酷压榨,贵族豪强堕落的腐朽,终于导致了不堪痛苦的人民的反抗,东汉帝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走向崩溃,中国古代社会从此便走向了动荡、分裂割剧的漫长岁月??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