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对象护理专科(中医护理方向)
授课形式理论课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2.了解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3.熟悉《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4.掌握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含义。
5.掌握《千金方》妇儿护理的内容、《内经》、《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
1.中医护理学的内容和地位。
2.中西护理文化的内涵
3.《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1.教学难点
1.中医护理学的地位。
2.中国医学史与本学科的关系。
3.现代护理学与本学科的关系。
1.解决办法
1.通过相关的典故、图片、临床病案比较中西方护理文化的异同。
2.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研究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试行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具电脑、PPT、激光笔等。
教材
与参考书:1.教材: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
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7修订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网路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中医护理学教学内容
引言
一、中医护理学基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三、中医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二、夏-春秋时期
三、战国-东汉时期
《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二)《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三)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脉经》、《肘后救急卒方》
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千金方》
《外台秘要》、《食疗本草》、《刘涓子鬼艾方》
六、宋金元时期
(一)《太平圣惠方》
(二)《饮膳正要》
(三)《脾胃论》
(四)《保生要录》
(五)《妇人大全良方》
(六)《卫济宝书》
(七)《外科精义》
七、明清时期
(一)明代:《本草纲目》、《温疫论》
(二)清代:《温热论》、《治疫全书》、《侍疾要语》第二节近代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二、中医办学的发展
三、创办中医院
四、护士队伍的形成
第三节现代中医护理学
一、学科的形成与地位
二、中医护理的管理、教育、科研、学术与临床
补充:中西护理文化内涵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