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2020/8/15
PAGE: 08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PAGE: 08
3、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1、消费需求(流动性消费变为定居型消费)
(1)住房需求 (2)日常生活需求 (3)汽车等各种制成品需求
2、投资需求
(1)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供水、供热等) (2)公共服务供给(医疗、卫生、社保、养老) (3)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
2020/8/15
PAGE: 08
新型城镇化
2020/8/15
PAGE: 08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高度重视生态安全
让城市群成为引擎
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2020/8/15
高度重视生态安全
•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带来了城镇能源供应不 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 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 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 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PAGE: 08
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这一群体已达到 2.53亿人(2012年)。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不少措施改善农 民工境遇,但由于涉及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许多农民工 还是难以较好地融入城市。 接下来,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为农 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要持续加强保 障房建设,为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条件;要大 幅提高农民工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减少其在城市落户生活 的后顾之忧;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财政保障,使其与市 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 提高城镇化质量,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 空间比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 科学设置开发强度,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 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融入现代元素,尤其是注意保护和弘扬传统优 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文献参考
《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新型城镇化研究发展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
PAGE: 08
2020/8/15
0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目录
CONTENTS
02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03 新型城镇化的作用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措施
0.7%:农民工城镇住房拥有率仅为0.7%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农民工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仅为0.7%。
2020/8/15
PAGE: 08
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及年均增幅分析
2020/8/15
从2014年起,我国(常住-户籍)城镇化 率差值自2002年后首次下降,我们预计将 从2014年的18%减少至2020的15%, 2030年收窄至10%。(据国家卫计委公布, 预计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 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流 动人口约为1.6亿。同时,2030年前后, 中国将迎来人口总量下降、老龄化再次提 速等重大人口变化。) 2014-2020年,(常住-户籍)城镇化率差值 将从18%缩小至15%
2020/8/15
PAGE: 08
让城市群成为引擎
•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城市快速膨胀,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凸显,而小城市发展又很缓慢,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 续发展。
• 因此,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通过发 展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逐渐 缓和由一些大城市过快膨胀引致的生态安全矛盾。
2020/8/15
PAGE: 08
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 过去,我国的城镇化多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大拆快建的城镇化,由于盲目追求 城镇扩张,导致很多生态安全问题。
• 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将从“造 城者”回归“城市管理者”的角色。
2020/8/15
PAGE: 08
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PAGE: 08
20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60%/70%
2020/8/15
2020/203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45%/60%
PAGE: 08
中国各省域的城镇化率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城镇化率为80%~90%; 第二层次: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重庆、辽宁等7个省区,城镇化率为60%~ 70%; 第三层次:包括黑龙江、山东、湖北、吉林、宁夏、海南、山西、陕西、河北、湖南、安徽、青 海、内蒙古等13个省区,城镇化率为50%~60%; 第四层次: 包括四川、新疆、广西、河南、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等8个省区,城镇化率不足 50%。
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社会问题突出
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城市居住分异 3、城市贫困问题突出 4、农民工权益受损 5、拆迁利益冲突加剧
PAGE: 08
城镇化数字
75%—8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75%
➢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75%— 80%,甚至更高。
2020/8/15
PAGE: 08
2020/8/15
PAGE: 08
新型城镇化的大方向
土地流转试点
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地流转乃大势所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土地配置市场化、 农村土地资本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 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8/15
PAGE: 08
世界城镇化的起源与趋势
2020/8/15
PAGE: 08
2020/8/15
PAGE: 08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2020/8/15
PAGE: 08
PAGE: 08
PART ONE
城镇化发展现状
2020/8/15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成就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城镇化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 人口达到79298人,城镇化率57.4%,比之前提高近40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化率 达到58.62%
2020/8/15
PAGE: 08
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环境难以支撑
1、水资源浪费过多 2、水资源匮乏 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
2020/8/15
PAGE: 08
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经济结构重大失衡
1、大城市过度扩张 2、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较慢 …
2020/8/15
PAGE: 08
PAGE: 08
4、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1)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
PAGE: 08
4、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2)推进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
推动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休闲、教育等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镇空间职能定位的转型巩固服务业的成果,并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PAGE: 08
新型城镇化推进措施
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 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 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额深远 历史意义。
2020/8/15
PAGE: 08
何为城市?
(1)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 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 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 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 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2)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 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外为之廓”。“市”则是指进行交 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
PAGE: 08
•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 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 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 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 进的城镇化。
2020/8/15
PAGE: 08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民为本、发展人文、生态宜居、产业优化、 城镇联动、走廊便捷、循环持续、和谐发展;是具有独特竞争力、自优 化的生态产业群。
2020/8/15
新型城镇化
小组成员 何林洋 魏通 朱秋鸣 张恩魁 黄亮
话说城镇化
1、城镇化的概念是什么? 2、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 3、城镇化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现阶段城镇化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是什么? 4、如何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5、城镇化与房价有关吗?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怎样发展?你对成都房价怎么看? 未来房地产行业会进行怎样的改变?
户籍制度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那样,因此城镇化决不是一哄而 上。“打破户籍肯定是未来城镇化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各省差异很大,只有逐步试点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