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项目通用监理方案

软件项目通用监理方案

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监理方案令狐采学根据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我们对于软件项目的监理从以下七个阶段进行监理,这七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用户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

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从质量、进度、成本、合同、信息、组织协调等不同角度进行监理。

在每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

监理方对项目进行了各个阶段的监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监理需求分析阶段监理工作本阶段主要是由承建单位根据项目合同的要求,通过采用访谈、调查、演示等手段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系统建设的整体要求,包括软件的功能、性能、接口、数据、环境需求,安全保密要求以及约束条件等,从而对所要开发的系统建立一个可供依据的基线。

本阶段承建单位应提交需求分析报告和原型系统。

监理单位在本阶段的工作,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控制:包括对需求分析阶段的各种文档的保管监督,对需求分析报告、原型演示系统的确认等;●沟通:在当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由于知识背景不同而在访谈过程中沟通不顺畅的时候,监理单位应利用自身优势使得双方顺利理解对方。

●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需求阶段监理方案或监理细则。

1.审核承建单位需求分析前的准备工作●需求分析过程规范性●需求分析方法●需求报告规范性,参照:《软件需求说明书》(GB856T——88)。

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需求报告内容●完整性:是否涵盖了建设单位的全部需求,是否包含了开发软件系统所有必要的信息;●正确性和无二义性。

●可行性:检查需求在法律法规、技术、业务、现有资源环境、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可行性。

●需求对于业务的必要性。

●划分优先级:基本功能和增强功能或首先满足部分使用对象的需求等策略。

●可验证性:需求描述是否可以作为验证需求是否达到要求的依据和标准。

●可跟踪性:软件需求对系统需求的可追踪性。

3.审核承建单位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对需求的管理措施●需求变更控制措施●需求版本控制措施●需求实现跟踪1.审核《需求分析进度计划》●与开发计划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需求分析阶段成本控制1. 估算实现成本,明确系统完成范围。

2. 核实本阶段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需求分析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款支付管理。

4.工程停、复工管理。

5.工程延期管理。

需求分析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会议记录●需求报告●系统原型●监理记录2. 定义信息管理过程3. 信息管理方法●管理工具●文档库结构需求分析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协助承建单位进行项目需求阶段的评审确认需求分析阶段监理工作流程需求评审流程计文档等几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

详细设计的直接目标是定义模块内的实现结构和方法,并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监理单位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进度上进行控制,主要手段是定期与承建单位沟通,检查文档。

设计评审就是依据用户需求的要求,审核系统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设计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保证系统结构的正确性。

设计评审通常采用同行评审的方法进行。

监理单位在设计评审时主要对参与评审人员的资格、评审要素的全面性、文档的完整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系统设计规范a)系统设计报告格式要求⏹设计目标⏹需求分析⏹总体结构⏹模块定义与划分⏹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保障设计⏹出错处理机制⏹实现技术⏹开发平台⏹系统集成测试方案⏹系统安全测试方案⏹编程规范参照:概要设计说明书(GB8567——88)b)数据库设计规范c)详细设计报告格式要求参照:详细设计说明书(GB8567——88)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设计文档内容●设计目标满足性系统设计目标应包括:功能目标、性能目标、安全性目标、可靠性目标、灵活性目标、开放性目标。

建议满足顺序:实用性(友好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易扩展性-->运行效率●设计原则的遵循●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实用性:确认该设计对于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否实用●可维护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灵活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考虑了随着业务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灵活地进行扩展和调整●接口:确认该软件的内部接口与外部接口是否已经明确定义,模块是否满足高内聚和低耦合的要求,模块作用范围是否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接口定义:⏹人机交互接口⏹数据采集子系统与数据统计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GUI、数据库、用户账户管理等)⏹本系统与CA系统的接口⏹本系统与下属各机构现有业务系统的接口●质量:确认该设计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质量特征●各种技术方案的选择:确认是否考虑过其它方案,比较各种选择方案的标准是什么●技术清晰度:确认该设计是否以一种易于翻译成代码的形式表达●风险:确认该设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和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按时实现●可追溯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份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3.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详细设计报告内容●模块程序组织结构●模块内部实现机制设计(程序描述、功能、输入项、输出项、算法、流程逻辑、接口、存储分配、注释设计、限制条件)●模块测试方案设计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设计阶段成本控制1. 根据设计结果核算系统实现的成本,并将成本控制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

2. 核实设计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设计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款支付管理。

4.工程停、复工管理。

5.工程延期管理。

设计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会议记录●设计报告●监理记录2. 遵循已定义的信息管理过程收集管理有关文档设计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监理专题会议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流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流程进入系统设计阶段b)开发平台是否统一c)分工与进度计划的落实d)源程序的管理机制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源程序及程序静态走查记录a)依据承建单位提交的编程规范抽检源程序,以检查其规范性;b)审核静态走查记录静态走查内容包括:-文件名命名-变量命名与赋值方式-注释-与详细设计的一致性-功能分析-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计算流分析-异常处理-表达式-编译过程3.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记录和测试报告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接口测试-功能逻辑测试-边界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条件测试-路径分支测试-异常处理测试-内存泄漏测试系统编码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编程进度计划》●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系统编码阶段成本控制1. 核实编程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系统编码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停、复工管理。

系统编码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源程序●源程序审查记录●源程序测试记录●监理记录2. 遵循已定义的信息管理过程收集管理有关文档系统编码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监理专题会议系统编码阶段监理工作流程编码阶段质量控制流程单位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安全需求要求的测试。

本阶段监理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测试前对测试规划工作的审核(如对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及测试用例的评审)、测试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测试后的评估。

系统测试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系统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编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b)建立独立有效的模拟测试环境c)选择有效的测试工具d)制订测试过程规范e)测试人员的培训等监理工程师将通过文档审核、现场考察、人员谈话等方式检查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测试计划》内容一般包括:1)测试对象描述2)测试目标3)测试依据和标准4)测试项目5)测试过程规范6)测试方法和工具选择7)测试进度计划8)测试人员要求和职责分工安排9)测试环境定义10)测试记录与测试报告格式11)测试问题解决方式(如果遇到重大错误导致测试无法进行下去,如何处理)12)缺陷等级和分类13)测试通过标准14)回归测试《测试用例》内容一般包括:1)测试项目名称2)测试内容描述3)测试输入数据4)预期结果5)测试步骤6)实际测试结果7)测试人员和日期2.监督承建单位测试过程中执行规范的情况承建单位在测试过程中,应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进行测试,并客观地记录测试结果。

监理工程师将对测试用例和测试记录进行抽查,以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3.评估测试结果监理工程师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过程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记录和测试报告,审核测试用例是否完全执行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以确认测试的有效性和完备性。

系统测试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计划》,确保:●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各方的认同性●计划执行的落实措施●问题跟踪解决的方式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系统测试阶段成本控制核实测试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控制本阶段投入的软、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签认。

系统测试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停、复工管理。

4.工程延期管理。

系统测试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用户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测试计划●测试记录●测试报告●监理记录2. 遵循已定义的信息管理过程收集管理有关文档系统测试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监理专题会议监理工作流程4.4.8.1测试阶段质量控制流程测试进度控制流程4)对验收测试结果组织评估。

系统预验收阶段质量控制1.协助建设单位审查承建单位提出的预验收申请。

如果符合预验收条件,准备系统预验收;否则向承建单位提出系统整改意见;2.协助建设单位组织系统预验收小组;3.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程序开发卷宗》和《用户操作手册》、《系统管理手册》等文档;-《程序开发卷宗》内容要求见附录1;-《用户操作手册》内容要求应满足GB8567—88《用户手册》的要求;-《系统管理手册》内容要求见附录2;4.审核承建单位提出的预验收测试方案,并同承建单位协商形成最终的预验收测试方案;预验收测试方案的内容要求参见《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有关要求;5.协助建设单位、承建单位进行预验收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6.根据测试结果,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提交《预验收整改意见书》,并会同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确定整改进度表,重新进行相关的测试,直至问题得到全部解决;7.如果测试内容全部符合要求,参与签署系统预验收合格书;系统预验收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预验收测试计划》,确保:●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应包含风险分析及系统应及措施,即系统出现可能的故障后将导致的后果●各方的认同性●落实措施●问题跟踪解决的方式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系统预验收阶段成本控制核实本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控制本阶段投入的软、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签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