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及训练途径与方法
敦煌二中马新民2013年元月,我参加了甘肃省高原人才开发业余训练点及网点学校的培训班。
大会邀请了国家竞走队主教练“孙荔安”教授,和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上海市长跑组主教练李国强教授讲课,为期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在就我学习的心得,以及自己在长期的业余训练工作中总结的关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途径及方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若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
选材是体育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教练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和运动员成长和成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从事多年的业余体育训练实践中可以看出,选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训练所能达到的高度。
同时,选材的成功与否,会决定教练员训练过程能否能顺利进行,也会决定运动员成才的时间长短。
如果选材成功,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会感觉轻松、愉悦,享受的是过程,体会的是成功。
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作为基层教练员在组队时根据不同的项目一定把选材作为训练中的重要环节来抓,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从8-10岁就开始了,这个阶段青少年处在第二次发育的前期,肢体变化、机体能力以及内脏器官功能处于相对稳定所段,这个阶段选材跟同龄人可比性强,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健康,没有既往病史,先天性疾病,体型较好,另外心肺功能优于
同龄人,同时,观察早晨的心率,训练后的心率,恢复期的心率。
了解
运动员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从遗传的角度预测运动员的发展。
2.选材时应注重运动员先天的协调性,因为协调性好的小孩,在训练中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协调性好的运
动员容易接受(或学会)动作、改进动作。
只要教练员给出动作要领,运动
员就能学会或改进。
另外,相同运动量和强度,协调性好的运动员,一
般不容易受伤。
相反,协调性不好的运动员,则容易受伤或出现身体不
适感。
3.小个子运动员比大个子运动员整体感觉可能会好一点。
对大个运动员不
能已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多注意,多观察,保护好。
4.注重观察运动员的品质,选拔时要对能吃苦耐劳的运动员给予足够的重
视,因为,一但选中,他们得早起,晚睡,参加训练,还要忍受代酸或
乳酸的积累或堆积带来的身体不适。
5.观察运动员是否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换句话说就是运动员心理素质要相
对稳定。
因为心理素质好的队员可以消化掉紧张情绪,属于比赛型运动
员,可以超长发挥,否则只能发挥80%——90%
6.运动员要有非常强的求胜欲望,有个性。
二.运动员的训练途径及方法
根据李教授的介绍,把青少年运动员根据年龄划分为甲组(16-17岁)乙组(14-15岁)丙组(12-13岁)对于乙组和丙组的训练主要以有氧训练为主,心率维持在140——150次/min
发育期(12-13岁)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技术含量都不宜过大,耐力训练维持在6-8km,同时做一些肌肉训练,柔韧练习,关节活动性的训练,和一定量的
速度训练,这个所段的训练心率维持在140-150次/min
这个时期的训练要以趣味性为主要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躯干姿势,掌握手摆动,支撑和蹬身技术,着地缓冲技术。
训练方法:
1.匀速定时耐力跑
2.草地对角线跑
3.在缓冲坡上跑
4.公路匀速跑
5.接力跑
6.各种游戏活动
运动员的恢复安有15分钟的慢跑,适当的冷水浴
对乙组(14-15岁)运动员的训练,心率要维持在140-150次/min,这个阶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迅猛,神经肌肉,内脏器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也迅速增长。
这一阶段的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技术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发展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训练方法:
1.匀速定距离跑
2.弯道跑
3.公路有氧耐力跑
4.变速跑
5.草地加速跑
6.上坡跑
7.各种身体素质练习
运动员的恢复安有15分钟的慢跑,适当的冷水浴
对甲组运动员(16-17岁)的训练,心率维持在160—170次/min,在这个阶段,由于运动员体内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因此运动员的力量加强,是进行速度、力量、耐力训练的敏感期,专项成绩提升会更快。
训练方法:
1.匀速混氧跑
2.草地变速跑
3.场地间歇跑
4.上坡跑
5.反复跑
6.组合跑
7.有氧耐力跑
三.基层教练员在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1.教练员一定要做好训练后放松和恢复,除了我们平时用的慢跑、按摩等放松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下“拉伸训练”放松的方法。
方法一:抬起队员的腿往前拉,40秒左右
方法二:跪地后仰,拉伸腹部,大腿前肌
方法三:腰部肌肉拉伸
方法四:膝关节肌肉拉伸,静蹲
方法五:盐水泡脚(大粒盐)(炎)20分钟。
热水
2.教练员对小运动员的训练中,不能过早成人化和专项化,否则就废了队员,尤其是特别好的苗子,要系统的训练,一定要保护好,着眼长远,不能操之过急。
3.不易大强度训练,赛前做1-2次即可,或以赛代训,用心率控制运动(量)强度,基层安排是心率控制在150-170min。
作为基层的教练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创新方法,科学选材,系统训练,常抓不懈,我想,我们基层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储备、输送一定会做出成绩,为我国体育事业长足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