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张翼香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第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第三,激发兴趣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第四,独立思考并创造性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便于记住,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引导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思想的特点是呈放射性,并且每条信息进入人的大脑,每一种情绪、记忆或思想均可表现为思维的一个分支,它的三维结构呈现放射性。
思维映射是表达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使用图形和文字技巧,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分层图来表示,主题关键字与图像和颜色相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艺术、逻辑和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打开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使学习者产生无限联想,使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正确快速的学习方法和工具。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呢?
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
好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若能很好地利用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上,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图过程中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搜索,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通过思考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以便通过相关的图形符号连接创建的信息和知识的概念的认知模型的思维导图。
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快地传授教材知识,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老師教学设计运用好思维导图,内容将涉及如何快速阅读和信息整理。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随着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也起到了相应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
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基本的、一般的和指示性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航员和思维活动的金钥匙。
以关键词为中心的导图可以使知识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和原则的内在逻辑、系统性和一致性。
这里教师可以从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新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