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本功训练(一)巩固与积累一、名言警句填空:1.,恶乎成名?2.,于我如浮云。
3.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5.其为气也,,,则塞于天地之间。
6.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7.,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8.,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0.君子之交淡若水,。
二、语文常识练习: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上古神话名篇女娲补天;;;。
2。
“五经”指。
“四书”指。
先秦历史散文有。
3.关于诸子百家填空:①老子,名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②孔子名,字。
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我们学过的篇目有、。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中的成语有。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其中有、《五蠹》、《智子疑邻》等。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家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我们读过《察今》。
4.先秦诗歌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赋,直陈其事。
B.西汉学者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楚辞》。
屈原,名,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有、《九歌》、《九章》等。
理解与运用课内文言语段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 ) 二者不可得兼.( ) 此之谓失其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 蹴.尔而与之( )于我何加焉( ) 是亦不可以已.乎()万钟..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3.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6.“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设喻的目的是什么?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
8.《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9.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课内文言语段二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劝学》作者是,名,字卿,先秦学派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2.解释加点的词: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用.心一也()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非能水.也()劝.学()3.解释下列虚词的词义: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之:锲而舍之筋骨之强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輮使之然也而:而寒于水顺风而呼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无以致千里4.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海瑞)素疾大户兼并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5.翻译:(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学”是“”的意思。
7.作者多处运用的论证方法,其好处是。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比喻。
“直木为轮”比喻。
“木受绳直”、“金就砺利”中,“规”“绳”“砺”指的是,比喻。
拓展与研究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成语来自于这首诗。
原意为。
2.“匪报也”的意思是。
3.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评价。
课外文言语段(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曰:“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在空缺处填上原文。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上列是《论语》中的九句,它们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请在横线上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上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
关于的,有关于的,有关于交友的,有4.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
(80字左右)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高三语文基本功训练(一)巩固与积累三、名言警句填空: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四、语文常识练习: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上古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2。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先秦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3.关于诸子百家填空:①老子,名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中的成语有: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其中有《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我们读过《察今》。
4.先秦诗歌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赋,直陈其事。
5.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课内文言语段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占有)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 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代的一种量器)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乡为生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D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3.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C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