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改革方案——法..

国企改革方案——法..

浅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案
目录:
一、国企改革的定义
二、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三、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
四、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
五、国企改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六、结语
正文:
一、国企改革的定义
国企改革主要是对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政企不分的改革,因此,国企改革就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进行实质性的重大改革与调整。

二、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决定中国在新世纪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国有企业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处于垄断地位及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竞争力影响着国家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是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
难。

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

要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发展好,是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三、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
若干年来,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国企改革,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教训也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法不依和法律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法律不公平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着不平等竞争。

突出表现为: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税负较重。

如在所得税方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待遇,私营企业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而国有企业却没有这种优惠政策;在银行贷款方面,非国有企业因有国家政府的倾斜政策作后台,可以在银行贷款方面如愿以偿,但国有企业贷款却很困难。

这种不平等竞争,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有法不依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中缺乏制衡机制。

中国改革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从宏观上看,选好企业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个制衡机制,这就要改革现行政治体制,要依法对企业领导人实行职工选举
或公开选拔制度,逐步废除任命制。

企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权问题,更主要的是如何建立依法经营的内部科学管理机制问题。

四、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国有企业重组。

1、国企重组概念是指对国有企业的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

国企重组可以以资本重整的方式进行。

资本重整方式包括:改组改制、股权置换或资产置换、国有股减持、管理层收购、职工持股基金。

(1)改组改制,是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

(2)股权置换或资产置换,是指国家将其持有的某一公司股份的一部分与另一公司的部分股份按一定比例对换,使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公司成为一个以资本为纽带的紧密联系的企业集团。

(3)国有股减持,是指依据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方针,根据各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选择、有计划地减少国有股的份额。

(4)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5)职工持股基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股票投资信托,所投资的是雇主公司的股票。

而投资的付款方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其他公司的股票,公司的职工通过获得的股息分享公司增长的成果。

2、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改进和完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对有形与无形资产都必须有量化指标,特别是对合资企业使用的公用设施也应纳入评估范围,实行有偿使用。

国有资产评估值必须经主管部门确认后才能作为底价与外商谈判。

(2)加强评估机构的中介管理和监督,确保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运用职工监督、公司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手段,严肃评估纪律。

(4)对国有企业资产出资要严防低作价、乱估计现象,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不仅不能把资产评估企业交给他“重组”经营,而且还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不论涉及到哪一阶层的人,都要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以实现国有经济蓬勃发展的根本目标。

五、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1、在完善国有企业法时,不能忽视国有企业战略地位和主导性作用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战略地位具有两层含义,既包括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包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正因为有这种特殊优势,它在国民经济中不仅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及时弥补市场缺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2、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能违反宪法。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不论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何种形式变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有责任依法“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3、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要依法进行,不能忽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拍卖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阳光操作。

4、在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中,要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效应和客户网络等因素。

企业产权转让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只要把握正确方向,并依法促进其协调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能够结合好的,从而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微观基础。

六、总结
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要把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的变动趋于加快,国有企业要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及时进行竞争力要素再组合。

在市场竞争中,对国有企业长远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建立在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持久的竞争优势。

所以,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组织的重组,培育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重组的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