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抱元守一筑基功作者:三点红修炼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好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开始做起——蹲马步。

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蹲马步,也有呵护配合的功法——抱元守一。

蹲马步是为了培养元气,提升气感,巩固基础,一般来说都要蹲个三年以上。

抱元筑基功大概相当于道家常说的百日筑基,取道家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门,引导呼吸,控制自身的注意力,调节自身生物循环系统,最终达到掌控自身的目的。

抱元筑基功之所以采取蹲马步的姿势,大概是蹲马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重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身体蹲下去之后,自己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到自己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丹田气海。

然后再通过重心,调节自己的呼吸。

吸气时,将空气通过口鼻吸进自己胸腔肺部,然后通过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意念,吸进自己的蹲马步形成的重心,也就是所谓的丹田气海。

呼气时,将体内的废气也就是所谓的浊气从口鼻之中突出,就会在体内留出空隙,增加内部吸引力,吸住丹田内引进的空气,也就是所谓元气,通过任脉下部通向督脉向上,沿着脊椎冲向头部,这是清浊二气分离开来,浊气通过口鼻排除体外,清气受到自身的重心和注意力的吸引,沿着任脉向下汇入丹田气海。

随着对抱元筑基功的不断修习,逐渐形成简单的,稳定的循环系统,就会有气劲生成,形成所谓的内劲。

注意这里是内劲,并不是内功。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认认真真练上三年,总会产生些许内劲。

此时,抱元筑基功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抱元筑基功,讲求的是静中求动,静极而动。

蹲马步要求要松要空,放松自己对身体的控制,放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这就是所谓的静中求动。

当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的疲劳,达到身静神亦静的境界,这样抱元筑基功才算刚刚入门。

抱元筑基功入门之后,就回产生气劲,也就是常常被人们称为精血汇聚而生的元气,静中求动,无中生有。

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而静极而动讲的就是怎么样在自己的身体里滋养壮大自身的元气,内劲。

元气产生之后,通过引导呼吸的法门带动自己的元气在身体里循环流动,疏通自身的皮毛,筋脉,骨骼等等等等。

让元气在身体内奔腾流动,如同烈马在草原上奔腾起伏不定,达到所谓的静极而动的境界。

然而抱元筑基功并没就此完结,静及而动之后,反而还要学会动中求静,动极而静。

动中求静就是当元气在身体内部奔腾起伏的时候,可以控制住元气停止下来,静止不动,偏移自己的重心吸引力的节点位置。

达到元气随着自己的心神意念的控制随意的停止或者是运行,也就是抱元筑基功中所讲的神动身亦动,初步掌握自我对自身四肢躯干等部位的控制,让元气可以在自身内部随意流动,快慢随心,进退如意。

按照自己对抱元筑基功的理解和认识,开始一一验证实现自己的认知理论。

蹲下马步后,缓慢引导自身的呼吸,在随着自己的呼吸感知自己的身体,引导自身的内劲随着自己的心意流动,慢慢将内劲布满自己的身体,跟随自己的呼吸颤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慢慢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如同睡着了一样,呼吸平缓自然,极富神韵。

修炼抱元筑基功的第一天就生成了内劲气机。

在经过一百天的筑基修炼,终于将抱元筑基功修炼到了小圆满的地步,也就是内劲能够布满周身,收缩随心的境界。

修炼抱元筑基功,忘乎所以之中,全身内劲汇聚通过任督二脉汇聚丹田气海。

随着引导呼吸之下,奔腾运转不休。

内劲最终在的胸腹扩散开来,化为一缕缕氤氲之气,被吸入到气海丹田,彻底引爆汇聚在丹田气海的内劲,转化为一缕缕的氤氲之气,汇聚如云,连绵不绝。

心神卒不及防之下也被吸入了丹田气海之中,随着真气飘忽不定。

这是内视!原来随着内劲转化为真气,丹田气海之中的重心吸引力加大,再加上蹲马步主动配合之下,心神自然被吸进丹田气海之中。

在真气的支持下,才达到了内视的地步。

原来内功也是有境界划分,一句话:“内劲如罡,真气如瘴,法力如水。

”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浮想翩翩,任由真气自行运转,心神驻守在丹田气海之中,暗合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加大自身地重心吸引力,将一缕缕吸引到丹田气海之中。

这又暗合神功的要求要点——存十用一之法。

真气连绵不断,鼓荡全身。

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气血翻腾,真气如虎添翼,飘荡不休。

真气顺着任督二脉来回奔腾运转,当丹田内的紫霞真气储存到了一定的地步,便开始沿着的任督二脉流动。

这才是经脉!用内劲打通的并不是经脉!经脉怎么会那么容易打通!以前所谓的打通经脉,不过凭借着自己的凭空虚像沿着经脉所在的位置是疏通了经脉附近的皮毛血气而已。

这就内功也是要划分为不同境界的原因吧!内劲打通的经脉并不是真实的经脉通道,那么真气呢?抱元筑基功的功法原理和要点。

抱元筑基功,又叫抱元功。

根据道家典籍所创而出,取自道家抱元守一之意,寓意用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又有暗合无极生太极之理。

抱元筑基功就是从蹲马步开始修炼起来的,蹲马步的要点却是属于身功,也就是外功,这一点和流传的练法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抱元筑基功内功修炼的第一步便是静中求动,动极而静。

要求身体静止不动,倾听自己身体内部的心跳声,将自己心神意念随着自己的心跳声震荡飘飞,达到心神澄澈的目的。

这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有歌诀云: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

这一动一静之间蕴含太极至理,旁人再怎么说也说不明白,讲不清楚,还需自己慢慢体会。

抱元筑基功的第二步也有歌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却是动中求静,静极而动了。

当你完成了第一步,心神澄澈宁静,心跳声如同海浪拍打自己的身体。

这时候你的心神就会受到外功的影响,也就是你蹲马步形成的重心吸引力的影响,将你的心神吸引到了丹田所在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自己肚脐眼下三寸的地方,静止下来,让心神如同处在海浪中心一般。

这才算达到了抱元守一,意守丹田的入门要求。

当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稳定下来之后,就能感受到所谓的潮平两岸阔的意境。

风正一帆悬,却是说的呼吸引导之法,当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静止了下来,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声音,一呼一吸直接连接自己的心神,是自己的心神如同大海里的小舟,随风飘荡颠簸,这时候却是最容易分心的时候,你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的心神,如同风帆一样,中正高悬。

这一呼一吸之间,动静结合,暗合太极生两仪之理。

玄奥难言,不足为外人道。

当将这两步完成练熟之后,才能进行抱元功的第三步!第三步也有歌诀: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

这句歌诀正是截取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虽说用诗词歌诀来记载抱元筑基功的内功的修炼之法,有些卖弄文采牵强附会之嫌,并不能将内功的道理解释的清楚。

但是这些歌诀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经验途径,让我们可以按图索骥,照部就搬的修炼内功。

却是要比自己盲目探索要强上许多。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解释:当抱元筑基功完成第二步之后,随着呼吸引导之法,心神如同小舟在丹田气海中的重心吸引力的牵引下漂浮不定,心神随着自身的呼吸吐纳,行功日久变得越来越凝练,心神幻化的小舟,也越来越清晰稳固。

丹田气海内重心吸引力对心神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小,最终心神甚至能够摆脱重心吸引力的牵制,自由的漂浮移动,扩大心神的活动范围,向着自己的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轨道移动而去。

然而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轨迹河道并没有丹田气海中的重心吸引力来的真实,心神幻化的小舟不仅不能顺畅的前行,还会感受到身体所传来的不同的感受,如酸麻痛痒涨等种种不同的感觉,腐蚀侵扰自己的心神小舟,让心神之舟举步维艰。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解释:心神由被动化为主动的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阻碍,讲出了道家有为之法和无为之法的区别之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句有了上面的解释,就好理解了。

心神之舟受到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河道轨迹的吸引,开始产生了新的活动轨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不同的感受,只能走走停停,停泊在河道轨迹产生的烟渚之中。

对了刚才为师却是忘了和你解释什么是烟渚。

内功之法太过玄奥,说起来更是困难万分。

为师修为浅薄,更是语无伦次了。

”岳不群讲了半天才忽然想起自己好像忘了点什么。

烟渚,却是用心神通过吸引引导之法聚集起来的人体元气,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气感。

正式如同丹田气海因为蹲马步的外功形成的重心吸引力吸引心神一样,心神和呼吸引导之法的外功也产生了不同的吸引力,将人体内部的元气聚集在一起,形成河道烟渚。

这样一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更好解释了。

心神之舟在人体内部幻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一盏随时都会熄灭的火花,闪烁不定。

心神之舟闪烁的心神之光虽然模糊不清,明灭不定,但是却更加显得人体内部所幻化的世界更加空旷低沉昏暗,心神之光相对来说确实要明亮不少,吸收聚拢着人体内部通过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微弱元气,满满壮大自身,是心神之光更加明亮稳定。

呼吸引导之法所产生的河道溪流也会在随着心神之光的增强,也越来越清晰。

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就如同道家所讲的一可生为二,合二又可为一。

当心神之光如同月亮一般明亮的时候,呼吸引导之法所产生的河道江水也会越来越清澈可见,元气形成的水流也会越来越真实,能够让人真实的感受到。

重心,就是蹲马步后,气血随着身体下降而下降,在丹田处重新凝结汇聚,形成独立于心脏之外的气血汇聚之所。

吸引力就是人体内的精气神,也就是师傅所说的心神,受到丹田重心的影响,凝结汇聚到一点,再连接上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呼吸之力,从而产生吸引力。

至于重心吸引力就像一可生为二,合二又可为一。

重心和吸引力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第四步的歌诀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其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大海之上生出一轮明月,照亮了正片大海,天涯海角之间大概都是处在同一个时间,共享同一轮明月。

通过我刚刚对前面三步的解释,这句海上生明月就很好理解了。

从第一步的歌诀‘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就很容易知道这里的海上代指的是被自己心神感知的身体内部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边,深浅难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句却是将前面三句: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给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暗合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可以说之为入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又可以理解为道生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以勉强解释为一生二,二生三。

一生二:心神之舟,元气所化之烟渚;二生三:三又代指多,这里应该是指心神增强后,体会到的多种感觉。

三生万物:多种感觉形成各种不同的对比,野旷,天,低于树等等多种对比。

万物本就是自己的心神所感所化,所以又可以融而为一,到了江清月近人的地步,再次合而为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概就是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解释吧。

海上生明月,大概是指自己的心神通过不停的练功锻炼,逐渐得到了凝练和升华,吸收了自己身体内通过蹲马步培养从来的元气精血,形成了自身的气感内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