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6) (P. 7) (P. 7) (P. 9) (P. 11)
作为零件检验和验收
(P. 11) (P. 11)
(P. 13)
(P. 15)
(P. 17)
(P. 26)
(P.
27)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1 .使用性能、工艺性能 2. 力学性能
3. 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4. 刚度,影响因素
5. 塑性
6. 硬度:概念、优缺点。
为什么一般工程图样上常标注材料的硬度,
的主要依据?
7. 硬度测试方法有哪几种?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具体选择方法。
硬度测试有压入法和刻划法两大类。
8. 冲击韧性
9. 疲劳
10. 磨损
11. 工艺性能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1 -晶体、非晶体 2. 各向异性 3. 典型晶体结构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1.凝固、结晶(P. 35)
2.过冷、过冷度、过冷度与结晶速度的关系
(P.36)
3.结晶过程:形核与长大
(P.37)
4.变质处理、原因、机理(P.
39)
5.同素异构转变(P.
40)
6.合金、相(P.
40)
7.合金相结构(P.
40)
8.固溶体、固溶强化:原因(P.
41)
9.金属化合物:与固溶体相比有哪些性能特点(P.
42)
10.匀晶相图、匀晶转变(P.
45)
11.共晶转变、杠杆定律(P.
47)
12.共析转变(P.
50)
第四章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
1.塑性转变、滑移(P.
55)
2.细晶强化:原因(P.
58)
3.冷塑性变形时的组织变化(P.
58)
4.加工硬化:原因(P.
60)
5.|口I复:现象、结果、性能变化(P.
61)
6.再结晶:现象、结果、性能变化(P.
62)
7.再结晶温度(P.
62)
8.热加工、冷加工:区别(P. 64)
9.金属强化机制:四种(P. 68)
第五章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1.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特性(P.
72)
2.铁碳合金相图:关键点、线的温度与成分(P.
73)
3.铁碳合金分类(P.
75)
4.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碳含量和室温组织(P.
77)
5.力学性能变化(P.
82)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1.热处理工艺、三个阶段(P.
85)
2.相变点、A|、A3、Acm (P.
85)
3.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P.
86)
4.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P.
87)
5.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P.
88)
6.连续冷却、等温冷却(P.
90)
7.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P.
90)
8.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组织与性能:三大类(P.
91)
9.珠光体转变:产物、影响因素、片层间距对性能的影响(P.91)
10.贝氏体:半扩散型、上下贝氏体形貌特征、性能特点、原因(P. 92)
11 .马氏体:两类马氏体形貌特征、性能特点、强化原因(为什么成分不变而强度提高)、亚结构、转变特点、残余奥氏体、冷处理(P. 93)
12.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
(P.
13.退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工艺、
目的、组织、应用)(P. 99)
14.正火:与退火比较(工艺、目的、组织、应用)(P. 101)
15.淬火:温度选择(碳钢、合金钢)(P. 102)
16.常用冷却介质(P. 102)
17.淬火方法、选择合适的淬火工艺(P. 103)
18.淬透性:概念、特性、影响因素、与冷却速度的关系、与C曲线的关系(P. 104)
19.淬硬性:概念、碳含量的关系(必须是进入马氏体的碳)(P. 106)
20.回火:淬火后进行(为什么?或日的)、回火过程(几个阶段)(P. 107)
21.回火分类与应用:温度、组织、调质处理(P. 108)
22.淬火缺
陷的种类、变形开裂的原因(P. 109)
23.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P. 111)
24.感应淬火:目的(表面、心部)、选材特点及原因、淬硬层深度与参数的关系、分
类、
特点(可以提高疲劳强度)(P. 111)
25.加工工艺路线安排、目的(P. 112)
26.渗碳:目的(表面、心部)、与感应淬火的区别、选材特点及原因(P. 113)
27.渗碳剂、渗碳工艺、温度、渗碳后热处理、组织(P. 113)
28.加工工艺路线安排、目的(P. 115)
29.渗氮:预备热处理(调质处理,为什么?)、特点(与渗碳比较)(P. 116)
第七章钢铁材料
1.钢中常存杂质元素:硫、磷、热脆、冷脆(P.
122)
2.合金钢(P.
123)
3.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合金钢、碳钢)、C曲线、I门I火抗力、二
次硬化、回火脆性(P.
125)
4.钢的分类(P.
126)
5.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 (屈服强度)、钏钉、不热处理(P.
129)
6.优质碳素结构钢:20、45、65Mn (含碳量、应用)(P.
130)
7.低合金高强度钢:Q345、Q420、Mn和V的作用(为什么比Q195强度高)、可不热处
理
也可以正火等
(P.130)
8.渗碳钢:20Cr、20CrMnTi、12Cr2Ni4 (含碳量、应用)(P. 133)
9.渗氮钢:38CrMoAl(含碳量、应用)(P. 133)
10.调质钢:45、40Cr、35CrMo (含碳量、性能特点、应用)、最终热处理、组织)(P. 133)
11.弹簧钢:70、65Mn、6()Si2Mn、50CrV (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工艺特点、组织)(P. 138)
12.滚动轴承钢:GCrl5、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冷处理、组织、冷处理、应用(P. 139)
13.冷冲压钢:08F、08A1 (含碳量、性能特点、应用)(P.
144)
14.刃具钢:成分、合金元素的作用、工艺特点、组织、热硬性(P. 144)
15.碳素工具钢:T8、T10 (含碳量、工艺特点、组织)(P. 145)
16.低合金工具钢:9SiCr、CrWMn (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工艺特点、组织)(P. 146)
17.高速工具钢:1841、6542 (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锻造、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高的淬火温度、多次高温回火、组织)(P. 146)
18.模具钢:分类(P. 149)
19.冷作模具钢:T8、T12、Crl2、Crl2MoV (失效形式、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工艺
特点、组织、应用)(P. 149)
20.热作模具钢:5CrMnMo、5NiMo、3Cr2W8V (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锻造、预备
热处理、最终热处理)(P. 151)
21.量具钢:冷处理和时效的作用(P. 153)
22.不锈钢:含碳量为什么要低?含Cr量为什么要高?(P. 154)
23.马氏体型不锈钢:Crl3型、Crl8型(与40Cr相比,Cr的作用、应用)(P. 155)
24.奥氏体不锈钢:0Crl8Ni9、lCrl8Ni9Ti (含碳量、合金元素的作用、组织)(P. 157)
25.铸铁:碳的存在形式、石墨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组织特点(P. 162)
26.灰铸铁:石墨形态、性能特点、热处理特点、白口化原因及改善措施(为什么机床床身
用灰铸铁制造?为什么热处理对灰铸铁力学性能提高作用不大?)(P. 165)
27.球墨铸铁:石墨形态、基体组织、性能特点、应用、热处理、工艺目的(为什么球墨铸
铁可以代替钢)(P. 166)28.可锻铸铁:石墨形态、性能特点(P. 169)
第八章有色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有色金属(P.174)
2.铝合金:分类(P.175)
3.变形铝合金:分类、热处理工艺、时效的作用、原因、2A11 (P.175)
4.铸造铝合金:ZL102 (P.178)
5.铜合金:分类、主加元素(P.179)
第九章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单体、聚合、链节(P. 187)
2.高分了化合物的分类:按用途、按热行为(P. 189)
3.老化及原因(P. 191)
第十章陶瓷材料
1.陶瓷:概念、三相的作用、结构、力学性能(P. 201)
2.氧化铝陶瓷:性能、应用(P. 204)
第十一章复合材料
1.其合材料:概念、组成及作用、力学性能(P. 209)
2.玻璃钢:构成、性能特点、应用(P. 214)
第十二章功能材料
第十三章材料表面技术
1.电镀:概念、钝化处理(P.238)
2.磷化处理(P.242)
第十四章工程材料的选用与发展
1.失效:概念、形式、原因(P.252)
2.选材基木原则、首要原则(P.254)
3.力学性能指标(P.256)
4.齿轮:机床齿轮45、40Cr、汽车齿轮20Cr、2() CrMnTi (加工工艺路线、各热处理目的)
(P. 269)
5.轴:机床主轴45、40Cr (加工工艺路线、各热处理目的)(P. 272)
6.刀具:车刀、丝锥与板牙(应用)(P. 273)
7.冷作模具:材料、应用(P. 274)
常用钢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