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


感染原因—分娩方式
• பைடு நூலகம்宫产 • 阴道分娩
感染原因—产程
• 产程延长 • 阴道助产
感染原因—妊娠高危因素
• 胎膜早破 • 产后出血,贫血 • 阴道炎,宫颈炎
预防
• 降低剖宫产率 • 预防胎膜早破 • 治疗贫血 • 及时缩短产程 • 防治产后出血 • 及时应用抗生素
病原菌
• 病原体种类:以厌氧菌为主 • 需氧性链球菌、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类 杆菌、厌氧芽孢梭菌、支原体
大肠杆菌
致病菌
•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为外源性感染,引起伤口化脓;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感染轻, 存在阴道菌丛内,对青霉素可产生耐药
致病菌
• 厌氧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存在正常阴道中,常 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产生臭味
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
致病菌
• 厌氧类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菌有加速 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临近部位血栓性静脉炎
院内感染的概念
• 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 对象: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 病人家属等
病因
感染源
• 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抵抗 力降低时可致病 • 外源性感染:被污染的衣物、手术器械等均可造成感染
产色素类杆菌
脆弱类杆菌
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
• 阴道,宫颈上行感染 • 分娩时生殖道损伤 • 胎盘剥离面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
• 局限于创伤部位 • 淋巴或直接蔓延 • 血栓性静脉炎 • 迁延性脓肿 • 血行播散
产褥感染
概论
产褥感染的概念
• 系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 性改变 • 发病率为1%-8% •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褥病率的概念
• 指分娩24小时后至产后10日内,每日至少经口表测量体温4次, 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 原因: • 生理性:乳胀,产后吸收热 • 病理性:产褥感染、生殖道以外的其它病理因素
致病菌
• 需氧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中B族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 主要致病菌,能产生外毒素和溶组织酶,致病力强,播散快。 可引起重症感染,体温超过38℃、寒战、心率加快 ,腹胀,子 宫缩复不良,宫旁压动痛,菌血症。
β—溶血性链球菌
致病菌
• 大肠杆菌属: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种,大肠杆菌和相关的革 兰氏阴性杆菌产生内毒素,可引起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正常 时寄生在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产褥期可迅速繁殖而发病, 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