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与政策课小论文

形式与政策课小论文

形式与政策课
“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既关心国家宏观的形势与政策,也关心中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

因此,我想通过本篇小论文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影响,从而培养自己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并进一步实现自我大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环境人才。

前言:
自2 0 15年1月1日起,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环保事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环保事业开始一步步提上日程之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对环保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首先我查询了人民日报,以及国务院行政法案等相关资料,较为深入地学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高度,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通过一系列要素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最终满足公众对给端高效高质量输出产品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包括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创新要素。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对这四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孤立得就供给侧要素进行改革,它是在综合考虑需求侧要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改革制度、优化结构,达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环境领域的影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保人的影响
环保人作为供给侧“四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素,长期以来,存在着供需错位的结构性问题。

通过结构性改革,将推动该要素升级。

即供给结构性改革要求环保领域培养高级人才要素。

随着企业的发展模式由外式扩张到
内涵式增长的转变,其对专业化的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而环保领域人才供给现状是普通劳动力“产能过剩”,创新型技术研发人供给不足。

因此,急需加强创新型环保人才的培养。

国家陆续进行了人才激励、科研经费松绑、鼓励创新等教育人才制度改革,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创建绿色通道。

高校和企业也相应增加了人才资本投入,通过教改、培训等增强人员素质,激励技术人员走创新道路。

总之,打造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三位一体的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是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创新之路。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保科研院所的影响
环保科研院所由于机制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性,技术、人力、信息和知识等资源配置相对较低。

长久以来,缺少对市场的了解,研究成果应用性和创新性不足,难以转化。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改革。

通过完善职称聘任制度、鼓励研发人员兼职创业、打造创新平台等方式,打破体制约束,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资源整合,加大面向行业需求的研发投入,形成技术与产业联合的创新链,促进环保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同时加强与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资源的开放性共享,完善创新条件,释放体制内环保科研院所的活力和创新力。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保产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舆论对环保需求的影响力显现,倒逼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政府开始推进向市场购买环境公共服务。

也就是环境产业的市场需求侧已经被打开,作为供给侧的企业如何提供让政府信任的高效果服务,成为环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基于此,与传统能源、制造、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多不同,环保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创新要素和资本要素进行的。

科技供给相对不足,是环保产业创新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缺乏环保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环保设备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主要依靠进口再转化。

针对这个问题,环保企业应加大投入高级生产要素,重视技术研发人员,培育创新产业链,形成提供综合环境服务的一级企业,统筹分工精细化的下游企业群的商业模式。

通过对区域环境进行问题诊断、方案规划、融资、项目治理的模式化流程,提供有效服务,真正解决环境质量问题。

并加强与体制内的科研院校的资源共享,促进专利等先进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供给水平。

金融供给相对不足,是环保产业资本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家通过实施新政改革,使得环保企业的股权资金供给相对充足。

但是,在债权资金供给上,国有环保企业依靠其固有的信用优势,资金供给相对充足。

而私营企业融资还存在一定困难。

利用大数据的风险识别优势,在信息公开等国家利好政策的保护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贷款模式转型升级,将有利于环保私营企业的债权资金供给。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境监管的影响
李克强总理在第24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上指出,加强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倒逼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最好的公共产品,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境监管存在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第二,第二,激励创新,奖励先进。

第三,统筹能耗、水耗、污染排放标准和特别排放限值及其达标情况等因素,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标准,凡是低于综合标准的,可以强制淘汰,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结语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取决于发展质量和资源能源环境效率,核心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在环保压力的约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通过环保制度改革和产业升级并购,环保行业将会提供
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定制化服务。

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被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必会走上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参考文献:
[1] 邢洁,曲茉莉,王强,曾红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

[2]任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保护如何发力。

[3]陈庆修.从“五大发展理念”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 经济参考
报,2016—02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