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其所好△ēqísuǒhào △典故: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例子:吾何能~为?(鲁迅《坟·摩罗诗力说》)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àizhīyùqíshēng,wùzhīyùqísǐ△典故: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例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3▲毕其功于一役△bìqígōngyúyīyì△典故: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例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不能~。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bìqíruìqì,jīqíduòguī△典故: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5▲兵在其颈△bīngzàiqíjǐng △典故:刀架在脖子上。
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国语·周语中》:“兵在其颈,其隙至之谓乎。
”6▲不安其室△bùānqíshì△典故: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例子:所谓“~”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7▲不得其所△bùdéqísuǒ△典故: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
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谷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
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8▲不乏其人△bùfáqírén △典故:乏:缺少;其:那,那些。
那样的人并不少。
△例子: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9▲不改其乐△bùgǎiqílè△典故: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例子:(孔子)称赞颜回吃喝不够,‘~’。
(朱自清《论吃饭》)10▲不计其数△bùjìqíshù△典故: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
△出处: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例子: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11▲不堪其忧△bùkānqíyōu △典故:忧:愁苦。
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12▲不胜其烦△bùshèngqífán △典故: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例子: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
(鲁迅《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13▲不胜其任△bùshèngqírèn △典故:胜:能担当。
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14▲不厌其烦△bùyànqífán △典故:厌:嫌。
不嫌麻烦。
△例子:今之史学则异是,必致谨于闾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琐,~,不嫌其鄙。
(清·严复《道学外传》)15▲不厌其详△bùyànqíxiáng △典故:不嫌详细。
指越详细越好。
△出处:宋·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覆究竟。
”△例子:我那时确实从心底里关心这个孤苦的小女孩,就~的问黎凤关于小英的事。
(茹志娟《在果树园里》)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ùzàiqíwèi,bùmóuqízhèng △典故: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例子: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17▲不知其详△bùzhīqíxiáng △典故: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例子: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18▲藏之名山,传之其人△cángzhīmíngshān,chuánzhīqírén △典故: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例子: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19▲厕身其间△cèshēnqíjiān △典故: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20▲厕足其间△cèzúqíjiān △典故:厕足:插足。
在里面插一脚。
△例子:绝无一女子~,而仍光怪陆离,不感寂寞,尤为超俗。
”(鲁迅《月界旅行辩言》)21▲瞠乎其后△chēnghūqíhòu △典故: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
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例子:乾隆朝的“十全武功”固然~,就是康熙朝的平三藩之乱,论规模、论艰难,也都不如。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22▲乘其不备△chéngqíbùbèi △典故:乘:趁。
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23▲出其不意△chūqíbùyì△典故: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
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例子: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须乘此时调兵围住,~,方无走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24▲大张其词△dàzhāngqící△典故:张:宣扬。
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25▲蹈其覆辙△dǎoqìfùzhé△典故: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
重走别人翻车的路。
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26▲得其三昧△déqísānmèi △典故: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27▲得其所哉△déqísuǒzāi △典故:所:处所,环境。
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
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28▲洞察其奸△dòngcháqíjiān △典故: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29▲洞烛其奸△dòngzhúqíjiān △典故: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30▲独善其身△dúshànqíshēn △典故: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例子:~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31▲独行其道△dúxíngqídào △典故:道:信念、主张。
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2▲独行其是△dúxíngqíshì△典故:是:对的。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例子: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33▲夺其谈经△duóqítánjīng △典故: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3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èrréntóngxīn,qílìduànjīn △典故: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5▲二三其德△èrsānqídé△典故:二三:不专一。
形容三心二意。
△出处:《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例子:我旧许甘家二郎,因家贫远途,遂绝耗问。
近方归,复闻郎家~,背弃前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36▲二三其意△èrsānqíyì△典故:即三心二意。
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出处:《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37▲反其道而行之△fǎnqídàoérxíngzhī△典故:其:他的;道:3方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