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篇的报告文学范文

短篇的报告文学范文

短篇的报告文学范文
怒江天梯
雪花随着狂风乱卷。

那一天,刘文锦的心被揪紧了。

从小住在四川的邛崃山下,40年了,他从来没见过如此的大雪天。

汽车在路途中搁浅了,再也无法前行一步。

车窗外,大片大片的雪花一直在狂飞,路面的积雪越来越厚。

这是2017年5月5日,业拉山上的暴雪兀地掩盖了怒江跨越段施工营地与项目部之间的便道。

这条盘旋在业拉山上、平均海拔4800米的施工便道,是藏中联网工程包9项目部与施工营地连接的唯一生命通道。

这一天,该是项目部为施工营地运送生活物资的时间了。

施工营地的负责人早早地下令,动用挖掘机、推土机不间断地清除施工便道的路面积雪,以迎接项目部的物资运输车辆的安全到来。

然而,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不时还刮起一阵阵狂风,刚刚清除了积雪的的道路很快又被狂风卷起的积雪掩盖。

这场大到暴雪,一直下到5月8日,仍然没有要停的迹象。

狂风仍然呜呜地刮着,那一段28公里的施工便道彻底陷入瘫痪状态……刘文锦心急如焚,施工营地的给养保障量只剩下了一周。

如果这大雪再持续下去,山上的数百号兄弟就要断粮了。

真有些祸不单行!5月9日下午3时许,施工营地再次传来一个坏消息:有一个施工人员突然出现感冒症状,亟待外出救治!项目部接到施工营地用卫星电话传回的消息,这让每一个成员都明白将出现怎样严重的后果。

“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谁也不知道这大雪什么时候才会停!”身为包9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刘文锦再也坐不住了。

“让营地想办法把病人送出来,汽车不行就用担架送,或者用挖掘机先把人送出来。

项目部马上派车出发,在路上接人!”
一场生死大营救在藏中联网工程包9项目部与施工营地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展开。

大雪仍然在下,山川一片迷蒙。

两部卫星电话成了热线,随时都在通话。

施工营地负责人下令用汽车将病人快速送往附近的邦达镇。

当天下午4点40分,汽车行驶到积雪路段,再也无法继续前进。

施工营地于是派出一台挖掘机,冲破厚厚的积雪阻碍,迅速将病人送出。

与此同时,刘文锦向远在左贡县美玉乡的高原疾病防治中心医疗点发出紧急求援,一辆救护车拉响警报呼啸而去。

挖掘机和救护车在10R057塔位处相遇。

救护车快速转运病人,向着百里之外的昌都疾驰而去。

当晚11点30分,救护车抵达昌都市人民医院。

“病人已抢救过来,没有生命危险。

”在接到这个来自昌都的电话后,刘文锦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来,在讲述这次大营救的一些细节时,刘文锦掏出一段心里话,“藏中联网工程是一个超级工程,要在生命禁区里挑战生存极限,就需要一群敢打敢拼的兄弟,我们这个标段虽然线路只有76公里左右,但气候十分恶劣,能来这条线路上干活儿的人,都是我的生死兄弟。

我就有责任照顾好他们。


刘文锦掰起手指算了算,除了项目部26人外,施工队伍就来了306人。

“三百多个兄弟啊,我不能不管他们。


2016年4月,藏中联网工程包9项目部在西藏八宿县城安营扎寨。

八宿,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勇士山脚下的村庄”。

八宿县西南部有横断山脉,东北部有怒江,属于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地带。

境内主要山峰有北部的初胆针山,海拔5971米;西北部的拉穷山,海拔4700米;南部的然乌湖地区,是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结合部,山高谷深,多冰川。

怒江从八宿县西北部入境,穿越县域中部,由北向南奔流于高山峡谷之中,河道弯曲狭窄,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湍急。

县城所在地是白马镇,27岁的祝悠然随着第一批人住进了这里。

“当时不仅要打理项目部,还要去线路经过的地方给施
工队伍找驻地。

”这年9月份,前任经理因身体不适下了高原,刘文锦临危受命来到八宿的项目部出任常务副经理,挑起了包9标段的重担。

说起刘文锦救人这件事儿,祝悠然后来补充了一句,“我所晓得的,刘经理就救过6个人。

”2017年2月11日,施工三队的队伍开进了昌都。

眼看包9标段的基础工程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只剩下10S147、10S148、10S149三基基础尚未浇制,这三基塔均位于怒江边无人区的山梁上。

物资运输、后勤供给都要受天气的制约。

按常规讲,2月份不能施工。

但为了抢工期,基础浇制不得不进行。

于是,项目部向藏中联网工程总指挥部提出申请,并请求派出医务人员前往施工营地。

2月底,两名医护人员准时到了施工营地,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检查,身体不合格的就有8人被劝退。

3月到5月,大雪纷飞,白天的气温仅有零下7度到8度。

幸运的是,施工工地在海拔3200——3600米之间,大部分时间还能挺下去。

但运输生活物资,却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业拉山,山上积雪深厚,那时,每隔一天,刘文锦都要去一次施工现场。

“当时,每天要了解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并且每周定时去巡诊,测血压、测氧饱和度。

”有一天,刘文锦和医生再次来到10S146营地巡诊时,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

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人前一天就喊身体不舒服,当时还在帐篷里睡觉。

刘文锦心里一紧,不好,赶快把人叫出来。

跑进帐篷一看,才发现这个人已经起不了床,于是将其扶了出来,医生一检查,原来他
已患上了典型的高原肺水肿。

医生当即一声大喊:“快给他输氧!”随后立马派车将其紧急送往百公里之外的昌都市人民医院。

施工三队的汽车将病人送到业拉山口,医疗点的救护车在山口接应,然后送往昌都。

到了昌都,医院都不敢收治这个病人了,害怕承担风险,一阵好说歹说,值班的医生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这才保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值班的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会儿,这个人就彻底洗白了。

”刘文锦一直不知道这个施工人员的姓名,只晓得他是云南昭通人。

在医院治疗一周后,便出院回到了老家静养。

包9标段线路的起点在左贡500千伏开关站,终点在八宿县拉根乡必果村的标段分界点。

线路塔基所在位置平均海拔达443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塔位有106基,海拔4500米以上的有52基,最高塔位点的海拔高度为5018米,沿线地形为高山和峻岭。

这段线路途经区域高原气候明显,尤其是大风、低温、高寒。

怒江超高海拔无人区段位于八宿县境内,在怒江天险跨越怒江,这段线路所处山体险峻,100%为峻岭,大部分塔位相对公路高差在1500米以上,最大达2344米。

刚到项目部不久,刘文锦就想去施工现场看看。

有一天早晨,他简单地吃了一点用高压锅煮熟的面条,便和项目部的同事前往怒江边施工难度最大的塔位。

当时,那里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要去这个施工现场,就必须翻越业拉山。

一路上,还会经历近30度的温差变化,
一旦受寒或感冒,后果不堪设想。

走的时候,有人提醒他:“带上最厚的衣服。


汽车沿着318国道一路东行并沿怒江而下,一边是直达怒江的悬崖,一边是碎石满布的陡坡,狭窄的道路只能供两辆车交错而行。

汽车在跑,司机更累,他不久要紧盯前方,还要时刻提防山坡上滚落的碎石。

很快,汽车就过了318国道怒江段,倏地进入业拉山最难跑的72道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