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观课报告
在这次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三位老师的优课,这三位老师的教学各有特色,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对汤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复习回顾及迁移的教学铺垫,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本节课学生基本都能够通过举例、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发现计算除法,大部分同学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评价,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
学生能体会到分数表示两个数商的简便性,体会数学的价值,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小与除数的规律”。
整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学生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通过用11根小棒摆图形,猜想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
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要多让学生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过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学会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时调整各环节应用时间。
练习题不是很充分处理的也比较仓促,本节课只讲了33分钟,在对学生感悟的处理上应该多用一点时间,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外学生上讲台展示数小棒摆图形的时候,不要背对着下面的学生。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总之,这节课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很好,值得我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