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五大”伤害防范措施一、预防物体打击的措施1、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以防止物体打击头部。
2、加强高空楼层上的物料规范管理,防止物料(如竹竿、钢管等)从楼层上滑落伤人。
3、高空作业人员系好随身携带的工具(如扳手、铁锤等),防止掉落击伤下面作业人员。
二、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1、支线架设要架空,不准把支线架在钢管脚手架上或别的导电体上,现场照明不准使用胶质线,应采用绝缘措施。
2、振动器的电源线严禁在钢筋网上拖拉以免钢筋丝穿进电源线造成钢筋带电,发生重大触电事故。
3、未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准操作电工作业,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现场电源接头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不准用塑料包扎,接头不能放在潮湿地上和水中。
三、防高处坠落措施1、结构外脚手架防护措施。
(1)高处作业平台外侧必须设1至1.2米的双层防护栏,架子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接口封严。
(2)钢管脚手架每隔四步在架下设一层安全兜网,防止物体坠落伤人。
2、爬架防护措施(1)采用爬模施工,必须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2)爬模架的组装必须满足方案计算要求,要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3)爬模架各层的脚手架要满铺,铺严密牢固,作业中下层离墙的孔隙要用密目安全网封盖,防止作业中物体坠落。
(4)爬架上不能堆放工具、设备和材料,以防止超重或滑落伤人。
3、吊篮防护措施(1)吊篮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上下吊篮不准从窗口攀爬。
(2)升降吊篮时,要把安全带系在保险绳上,其他人员撤离吊篮,升降吊篮必须同步。
四、预防机械伤害的措施1、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指挥、无证上岗。
3、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禁止设备带故障作业。
4、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作业。
五、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1、坑、沟、槽土方开挖深度超过1.5米以上的,必须按规定放坡或支护。
2、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
3、各种模板支撑必须按照模板支撑设计方案要求,立杆、横杆间距必须满足要求。
4、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别的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钢管支架搭设一般要求①、满堂支撑架架体高宽比≤3时,属于稳定支撑架,一般可不必进行横向稳定性验算;高宽比在3~5之间的支撑架,必须进行横向抗倾覆稳定性检算;高宽比>5的支撑架属于比例悬殊的窄支架,除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外,还应采用相应的构造拉结措施(如连墙件、连墩件、斜拉杆、揽风绳等有效稳定措施,必要时应改用型钢膺架结构。
②、纵横横杆步距一律按1.2m设置,所有扣件连接牢固、约束有效可靠;③、立杆应按轴心受压构件设置,应采用对接接头;对接接头不得设在相邻同一层横杆步距内;垂直安装,安装垂直度不得超过1‰;立杆杆件不得使用弯曲、凹陷、锈蚀、开焊、扣件脱落的杆件。
④、支撑架纵横立面斜拉杆或剪刀撑应封闭成环,剪刀撑杆与水平横杆仰角宜为45º~60º,剪刀撑封闭的跨度不宜大于5m,相邻两排剪刀撑之布置间距不宜大于5m。
每层横杆至少有两根与邻近墩台身(或墙柱)连接、或顶紧。
⑤、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不宜超过8m;超过8m高的支架,至少设两层水平剪刀撑,相邻水平剪刀撑之高度不宜大于5m。
水平剪刀撑应封闭成环,剪刀撑与横杆夹角应为45º~60º。
⑥、扫地杆设置(最下层纵横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宜大于30cm。
⑦、顶托杆的设置:可调托撑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顶托伸出最上层横杆高度不宜超过60cm。
⑧、纵横横杆接头不宜设在同一相邻立杆跨距内,错开率不小于50%。
⑨、地基土壤应夯实碾压到达承载力要求,基础应高于周边地面至少20cm,防止基础积水、水侵降低承载力;⑩、地势高低差较大的支撑架,应对高低差别方向格外加强桁撑,并在高支撑架外侧增设斜撑,在地势高处增设斜拉杆或揽风绳;⑾、对杆件的刚度要去:立柱杆件以承载力需要计算为准,纵横横杆长细比不应大于200,斜支撑长细比不应大于250,明确受拉的剪刀撑长细比不得大于350。
高处作业安全控制要点高处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被称为建筑施工的“第一杀手”,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高处作业的特点:◆危险性极大、发生的事故率最高——高处坠落占建筑业死亡总数的53.10%◆涉及到的作业范围相当广泛——建筑施工所有的作业都包含高处作业◆接触到高处作业的人员众多——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建筑施工人员几乎都会涉及到高处作业导致高处坠落常见的十种情况:1.“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齐全而坠落。
2. 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
3.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坠落。
4.起重吊装时坠落。
5.梯子上作业时坠落。
6.轻质板断裂导致坠落。
7.吊篮架、提升架、挂架坠落或失稳而坠落。
8.倒塌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塔吊时坠落。
9.提升机吊篮乘人断绳或施工升降机梯笼坠落而坠落。
10.随楼板坍塌而坠落。
高处作业的检查要点及要求:参考标准资料:JGJ 80-19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1、检查临边、洞口施工现场的可能会发生坠落事故的临边、洞口视具体情况分别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密目式安全网或其他防护坠落的设施,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2、检查作业人员立足点高处作业人员应用牢固可靠的立足点,如:脚手架的跳板、操作平台、吊篮、升降机等;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稳定的部位作业,如站在可能转(移)动的部件上、可能倒塌的设施上、可能破损的材料上等;3、检查安全带的系挂点(1) 安全带的系挂点应在人员腰部以上(高挂抵用),当高度少于四米时,不需要缓冲器;(2)安全带必须系挂在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及钢管端头、管口等薄弱和容易滑出的部位。
(3)应正确使用生命线且不能滥用,生命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丝绳,在设置时两侧用至少3个卡扣固定,生命线每隔6m设置锚固点。
(4)高处作业行走时安全带必须保持至少有一个系挂点。
4、检查安全通道(1)保持高处作业上下安全通道的畅通,通道上有可靠的防滑措施,不得有妨碍通行的障碍物及容易导致跌倒、摔跤的杂物(如:材料、设备、工具、砂子、油污等);(2)高处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严禁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3)攀爬直梯时必须面向梯子,确保人体拥有三个接触点,不得有妨碍攀爬(如:手持物件、将焊把线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等)的行为。
5、检查移动梯子只允许使用钢质梯子(木质梯子和竹质梯子不得在本项目使用)。
1).梯子必须放置在牢固结实的地面;2).不得独自使用梯子,使用梯子时应有人在下方扶住梯子,将梯子牢固固定在足够坚固的铆固点后,方可单人使用;3).梯子搭设好后,顶端必须牢固固定,防止滑动;4).梯子搭设的倾斜度应满足4:1的要求,即梯子所达到的高度不得超过梯脚距离梯子搭靠点水平距离的4倍。
5).梯子顶端伸出搭靠点的长度不得小于1m;6).攀爬梯子时,应使用“三点接触法”,即双手、双脚“四个接触点”必须保证在攀爬时有三个点始终承压在梯子横档上;7).攀爬梯子时必须正面攀爬,不得背对梯子攀爬;攀爬梯子时,必须攀爬梯子的正面,不得在梯子背面攀爬。
6、检查交叉作业(1)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2)高处作业与其它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7、检查安全警戒高处作业现场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警戒区、悬挂明显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监护。
(三)脚手架作业安全控制要点脚手架在搭设、拆除以及整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脚手架倒(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及碰撞、刺砸外伤事故等。
检查要点及要求:参考标准资料: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检查脚手架资料(1)脚手架施工有方案、方案经过审批;(2)脚手架材料(钢管、扣件、脚手板、踢脚板)有验收报告。
2、检查脚手架标识合格脚手架挂绿牌合格标识,不合格脚手架红挂牌合格标识,正在搭设挂安全提示标识,现场有警示标志。
3、检查脚手架基础落地脚手架底座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基础应夯实平整、基础有垫板有排水措施。
4、检查脚手架搭设尺寸:(1)双排脚手架:横距应设置1.05~1.55m;步距设置1.2~1.8m;纵距(跨距)不大于2.0m。
(2)单排脚手架:横距应设置1.2-1.4m;步距设置1.2-1.8m:纵距(跨距)不大于2.0m。
(3)作业面护栏:脚手架防护栏杆的上护栏1.2米、中护栏0.6米、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4)剪刀撑:双排脚手架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设置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5~7根(4~6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5)脚手架通道: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脚手架搭设通道使用直爬梯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 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米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5、检查脚手架作业过程(1)脚手架钢管运输时不得超长,装卸时要防止满车的钢管滚下砸人;(2)吊运脚手架钢管是要捆扎牢固,平稳吊运,起吊时还要被挂拉住,吊运中用溜索控制吊物,避免发生碰撞;(3)人工传递运送脚手架钢管时,钢管下不得有人,脚手架扣件用专用工具袋吊运,严禁上下抛掷;(4)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并经常清除板上杂物,保持清洁、平整;(5)脚手架应搭设马道或阶梯,严禁施工人员攀爬脚手架;(6)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7)脚手架搭好后,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上脚手架操作。
使用时,特别是大风、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6、检查脚手架拆除作业(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3)没有现场负责人的同意,不能移动、拆除任何脚手架的支撑结构;(4)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5)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